大规模储能技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为国家节约巨额投资。为应对城市尖峰负荷,电力系统每年都要新增大量投资用于电网和电源后备容量建设,而储能设施占地少、无排放,其节地、节能、减排的效果是其他调峰措施无法比拟的。
但我国大容量储能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和政策制约,如储能规划缺失、针对储能电站的价格政策和投资回报机制缺失、激励性政策缺失、配套的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缺失。除经济激励外,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管理,也是驱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会倒逼发电商主动采用预测技术和储能技术,从而实现新能源发电与电网建设的良性发展。但我国对风电入网至今没有强制性的流程和技术要求,很多风电企业认为只要发出电,不论多少、优劣,电网就必须全额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没有动力采用储能技术。
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有相关规划和政策的支撑,如将储能与新能源发展同步规划、实施峰谷电价和储能电价政策、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新能源发电技术要求与并网管理。国家应出台有关新能源并网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建立并网认证和检测制度。实施新能源发电出力短期预测报告制度,提高短期预测能力和水平。完善全额收购制度,电网公司对符合入网要求的电能应及时全额接收,对电能质量差、发电预测误差大的新能源发电可选择性接收,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
电力储能技术正朝着转换高效化、能量高密度化和应用低成本化方向发展,通过试验示范和实际运行将日趋成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出调峰、电压补偿、频率调节、电能质量管理等重要作用。另外,我国大容量储能产业发展目前仍面临诸多体制和政策制约。为确保大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区域电网峰谷负荷的自调节性、提高输变电能力、解决跨区域供需矛盾、增加供电可靠性、改善用户电能质量并满足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需要,我国电力系统将以开发100kW级全钒液流、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和液氮温区运行SMES为重点,加快建设10GW级抽水蓄能混合式电站,并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电网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