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18650动力电芯供不应求 为何价格却下降15%?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8-08-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来自国内多家主流18650动力电芯企业的消息,目前容量在2400mAh以上的18650电芯供不应求,但是价格相比年初却下降了10%-15%(三元18650电芯年初价格1.3-1.4元/瓦时,现在1.2-1.3元/瓦时)。甚至有个别企业表示,公司产品已经缺货。

如此炙手可热,价格不升反降却是为何?

从需求端来看,主要来自物流车和A00、A0级乘用车。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15.54GWh,其中装在乘用车上的占比超过57%。乘用车市场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而根据市场消费端的数据,国内乘用车消费市场仍以A00级车型为主,占据67%左右的市场份额。

上半年,动力电池企业开工率不高,多集中在研发高容量产品,以配合车企开发补贴新政后的车型,忙于做测试和上公告。7-8月份,这些前期工作大多已经就绪,如今进入到8月底,车企大都开始为下半年市场冲量。多家18650电池企业表示,目前18650动力电芯满产,供不应求。

另一个刺激车企对2400mAh以上的18650电芯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从今年6月11日开始,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实施。比如乘用车,1.1倍补贴能量密度门槛提升至140Wh/Kg影响,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三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工锂电了解到,目前,2400mAh-2600mAh的18650电芯在量产车型上应用最为普遍,也是当下18650电池企业纷纷集中生产的产品类型。材料体系主要为NCM523、NCM622搭配传统人造石墨。高镍系18650动力电芯实际装车数量屈指可数。

一家18650电池企业销售总监表示:“目前2600mAh的18650电芯还能够满足140Wh/Kg的能量密度需求,可以拿到1.1倍补贴,从性价比、产能规模等综合因素来看,车企比较偏爱选用这款电芯。”

既然车企采购需求旺盛,为何价格却相比年初下跌了呢?

众所周知,18650是目前动力电池生产最成熟的技术路线,生产成本最好控制,也是国内数量最多的电池企业类型。据GGII统计数据,国内目前具备量产18650动力电芯的企业数量超过20家。

2400mAh-2600mAh的18650动力电芯现有材料体系还并未应用高镍、硅碳等材料,能够稳定量产、实现规模化供应的电池企业比较集中,这些企业产品虽然供不应求,但18650尺寸标准统一,车企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少,尤其在降成本的压力下,对18650电池企业的议价更为强势。这是18650电芯市场升温但价格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18650电芯市场预测

尽管目前21700应用在提速,但业内的共识是,18650还有挖掘的空间,远未到完全被替代的命运。

一位动力电池总工认为,没有必要把18650与21700对立起来,18650在技术、性能上还有提升的空间,也有其应用的主流市场和优势。

物流车和A00、A0级乘用车市场依然是18650电池企业比较看好的市场,尤其对满足400公里以上高续航里程的A0级车型,有电池企业表示比较看好。彼时,选择导入2600mAh以上高容量18650电芯的车企会增多,18650电池企业之间的技术、实力分化也会愈加明显。

而在价格方面,有个别18650电池企业透露,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在洽谈明年合作的订单,价格直接压到1.1元/wh。有电池企业补充道,1.1元/wh的18650电池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材料产品,高镍系搭配硅碳的产品售价并不会低,最终还是要看车企的选择。

可以明确的是,对18650电池企业来说,尽管市场需求向暖,但车企降成本的压力传导会更加明显,没有雄厚技术实力、现金流支撑的企业被洗牌的机率会更大。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