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特斯拉效应鼓舞人心 电动汽车仍是“风投”热点

作者: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3-06-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风险投资总是有敏锐的嗅觉。当新能源汽车受到关注时,已经有不少风险投资关注并进入了部分“三电”企业。目前,市场传言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发生变化,混合动力汽车将受到关注。面对政策变化,风险投资有什么样的看法?记者为此走访了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均表示依然看好电动汽车。
 
    政策变化  意料之中
 
   “十城千辆”工程结束后,纯电动汽车似乎陷入低谷,特别是传言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发生变化,混合动力汽车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更是跌到了谷底。
 
    面对这样的状况,风险投资人并不感到意外。上海磐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利波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确表现出很多问题,实际销量与既定目标相差较大说明现有政策存在偏差,政策调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
 
    王利波认为,政策调整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好事。他说:“新能源汽车存在技术瓶颈,政府补贴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调整政策可以充分利用好有限资源,为下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积蓄力量。”
 
    恒升阳光(大连)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许凡也认为政策调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说:“新能源汽车就像‘唐僧肉’,许多企业一窝蜂地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当时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就已经意识到政策必然会调整。”
 
    许凡同时认为政策调整是好事。他说:“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比较高,不是随随便便哪家企业就可以研发,政策调整有利于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特斯拉效应鼓舞人心
 
    最近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两位风险投资人注意到了,均表示特斯拉效应鼓舞人心。
近日,特斯拉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企业在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环比激增83%,实现盈利1500万美元,每股利润为12美分。此前,证券分析师预期特斯拉平均盈利为每股4美分,实际情况远好于预期,刺激股价大幅攀升。
 
    对于特斯拉扭亏为盈的原因,该企业认为,电动轿车Model S在一季度迎来了良好的销售业绩,销量超过了增程式电动汽车沃蓝达(Volt),以及日产纯电动汽车聆风(leaf)。
 
    王利波说:“风险投资进入某个行业,最终会离开,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证券市场是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场所。特斯拉股价大幅上涨,产生了带动效应,国内证券市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股票价格也在一路上涨。”
 
    许凡认为,特斯拉效应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他说:“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资金推动,政府补贴、汽车企业投资是一部分,风险投资有利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商品化。此前已有不少资金进来,投资失败的也不少,特斯拉效应有利于坚定大家的信心,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风险资金进入到这个行业。”
 
    特斯拉传来利好消息的同时,深圳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也传来开始盈利的消息,两位风险投资人均认为开了好头。
 
    依然看好电动汽车
 
    传言政策将转向重视混合动力汽车,两位投资人都注意到了,但他们仍然看好电动汽车。
 
    许凡说:“风险投资与产业资本、银行贷款不同,追求高收益,同时敢于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敢冒风险并不意味着乱投资,我们也有严格的流程。”
 
    据介绍,风险投资并不是什么行业都愿意进入,他们首先会筛选行业,然后确定行业中的分支,再从中寻找投资项目。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评估,不过每家投资机构的评估方法并不完全相同,这取决于投资机构对未来的预期判断。
 
    许凡说:“我们当初选择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未来市场变化以及政策导向等都进行了研判。目前,传言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发生变化,但是,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并没有改变,我们仍然看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
 
    对于传言政策将会重视混合动力,记者也采访了另一位风险投资人,他说:“从新能源汽车发展几个阶段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存在,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归于电动汽车。另外,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日系汽车企业手中,如果政策大幅补贴混合动力汽车,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无论是在传统汽车方面,还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没有机会。”
 
    这位人士进一步解释了他的看法,他说,普锐斯现在的价格是22万元,如果大幅补贴就能够接近自主品牌价格区间,直接冲击自主品牌中档车型,如果技术再移植到雅力士、威驰等车型上,自主品牌的优势将受到更大冲击。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 效应 鼓舞人心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