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吐槽国内电动车推广的无奈。比亚迪汽车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微博上披露:前段时间比亚迪去竞标某市郊县的电动出租车业务,有关部门得知后,加了一条:“在某某地区进行电动出租车的运营经验”的硬性条件。这个明显属抬杠的硬性条件,比亚迪显然无论如何不能达到,因为“我不拿下这单,又怎么能有在该地区运营的经验?”
目前除了公交领域,纯电动车推广的另一个公共领域就是城市出租车的电动化方案,比亚迪在深圳正是通过出租车启动纯电动车的规模化运营。但在出租车领域,各地存在更为明显的非市场行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比亚迪无疑是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领跑者,其产品更成熟和更具竞争力,并通过引入金融方案来推动纯电动出租车的推广,提供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因此,如果是公正的竞标,比亚迪纯电动车胜出的几率应该比较大。
但在目前非市场力量之下,各车企的纯电动车规模化推广都无从着力,使资源不能得到市场的有效配置。“比亚迪们”因此只能通过跨区域建厂的方式进入其他市场,但这明显不是一个可持续和大量复制的好办法。
实际上,在公务车采购领域也会存在着这种非市场的力量。但来自中央部门的采购则更少受到干扰。因此可以看到在一些中央部门公务车竞标中,各种品牌都能同台竞标,国内品牌中传祺也曾打败了红旗、荣威等其他“资深”品牌,说明竞标允许充分竞争。在这方面,中央机关如果能够集中采用更多电动车,将能给各个车企提供机会。通过中央机关的集中采购应该能提速扩大采购规模,以形成集中运营效应,未来逐渐对纯电动车的普及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