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特斯拉”效应难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作者:吴辉 来源:赛迪经智 发布时间:2013-07-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全球都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愁之际,一家创办于2003年名为“特斯拉”的以生产豪华纯电动汽车为主的美国公司在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1120万美元,且提前九年偿还了4.65亿美元的政府贷款。特斯拉所生产的Model S豪华电动车销量远超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品牌。“汽车界的苹果”、“电动汽车革命者”等各种美誉随之而起,并带动整个资本市场走出了一场独特的“特斯拉行情”。

  “特斯拉效应”难以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作为电动汽车新贵,特斯拉通过主打豪华车品牌并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期的成功。超强的性能、精细化的设计、创新的金融解决方案、特殊的营销模式、独具魅力的企业家等各种因素的融合奠定了特斯拉成功的基础。

  图1 多种因素融合奠定特斯拉成功基础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整理 2013,05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同比增幅高达50.0%和56.7%,远高于传统汽车4.6%和4.3%的增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91辆和3175辆,同比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虽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增长幅度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本身基数小,其占整个国内汽车产销量的比重仍微乎其微。

  表1 2011-2013年Q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赛迪经智整理 2013,05

  总体而言,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制度建设、创新体系、投融资环境、人才资源、产品理念等环节均不具备“特斯拉”生长的土壤,其成功充其量只能给中国疲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上一针兴奋剂,“特斯拉效应”难以承受带动产业走出困境之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将仍旧更多的寄希望于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地方政策扶持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冰”催化剂

  2010年以来,国家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示范运营、标准制定、联盟建立等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梦想。但实际情况是,国家确定的三批共计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绝大多数都没有完成所谓的千辆示范工程,即便是在电动车保有量最多的深圳市,也距离2012年末新能源汽车运营达到3.4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依据自身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制定规划和扶持政策,接下产业政策“接力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进行到底。

  图2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整理 2013,05

  以广东省为例,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未来三年的补贴政策尚未落地之前,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从财政、税收、产业、投融资等多个维度扶持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在此之前,上海市出台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了国家补贴之外,上海市将对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4万,并能免费使用上海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除此之外,襄阳、深圳、天津、浙江等地纷纷制定和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随着各地方政策和规划的逐步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产业化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快速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电池续航里程、性价比、充电时间等技术性问题,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短期来看,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则能够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其包含了基础设施、电池组件、汽车以及相关服务等环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消费者、第三方租车公司、金融机构等为主导各种商业模式。各地方在结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深圳普天模式”、“杭州租赁与换电模式”和“合肥定向购买”三种模式。

  表2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亟需创新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整理 2013,05

  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深圳模式适合于统一采购的公交和市政服务等领域;分时租赁模式比传统汽车租赁更加便宜,更加便利;换电模式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定向购买模式定位于细分市场,适合于固定路线和单一用途的消费者,同时解决了充电难问题。

  关键零部件将先于整车迎来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含能量系统(高性能电池材料、动力电池)、驱动系统(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控制系统)和基础设施(充电站、充电设备)等细分环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往上可延伸到锂、稀土、镍、锰等金属矿产资源,往下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运营及服务等环节。

  图3 产业链关键环节将先于整车率先受益

  资料来源:赛迪经智整理 2013,05

  目前,中国在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领域均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突破。在电池材料(如正极材料、隔膜、电解质)、动力电池、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等产业已经可以满足国内新能源汽车中低端领域需求,但是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在一些关键零部件上产业链尚未完善,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装备依然依赖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模式在国家示范项目推动下,一些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逐步成型,成为加快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但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零部件及高端材料环节将先于整车制造率先迎来投资机会。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 效应 中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