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自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已经有2000余项航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1100余种新材料的批量生产受益于航天科技军转民应用。
此次神十上天,其太阳能电池翼备受瞩目。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811所载人航天电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刘辉介绍,神十和天宫一号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高达28.6%,比民用光伏电池板的效率高出10%以上。未来将有望应用于纯电动车上。
从神一到神十、天宫目标飞行器,以及未来的空间站,其储能电池,经历了镍镉电池、高压镍氢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三代技术更新。“相比于第一及第二代储能电池,第三代锂离子储能电池在技术体系移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从航天运用转移至民用领域,将不必付出太多的技术转移成本,就能较为方便地进行应用。”刘辉表示。
811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旭东透露,该所在锂离子蓄电池技术方面已获得上海市的技术孵化支持,目前初步投建了用于纯电动车的锂离子蓄电池生产线。
此外,针对航空器的严格要求,我国也开发了许多尖端润滑油产品,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民用领域,以满足车辆、设备越来越苛刻的润滑要求。
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张玉江表示,目前在航天尖端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中,可开发的空间很大,把航天技术运用到民用,可以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发展。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成果将得以转化。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航空产业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扩大航天民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