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企业蓄势低速电动车 成本控制难取舍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7-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据电动车时代网消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急需完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因此而备受瞩目,其中,中高档乘用电动汽车受到了政府诸多政策优待,例如,2011年北京制定补贴方案规定,每辆车最高可获12万元,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9万元,可以看出政府对电动汽车发展的看重。然而,受配套基础设施、技术成熟性、成本、续航里程等多种因素影响,中高档电动汽车并没有在市场中迅速得到普及,购车者寥寥无几,据统计2011年和2012年,新能源汽车总的销量从8000多增加到12000多,两年共计2万辆,和我国要求的50万辆,还缺少47.9万辆。面对此种形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无补贴的低速电动车市场更适合中国国情。
企业看淡中高档市场 蓄势低速车
企业看淡中高档市场 蓄势低速车
  如今,装配铅酸电池的小型低速短程电动汽车,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在不断改进提高,有力的保障经济支柱汽车产业的转型稳步过渡。目前,低速车市场普及型价约3万元,配置较高的约四万元,在价格上更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并且随着产品成熟度的提升,风险性逐渐缩小,已有众多国内企业看好低速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并参与投资。
  中国电动汽车的领军者比亚迪已在着意削弱对电动车的重视程度,在比亚迪看来,电动汽车发展太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政策,而后者存在固有的不可预知性。该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速电动汽车具有经济型、实用性等优点,从中国现在实际市场情况角度出发,可优先发展低速电动汽车。”
  现在,不少企业在低速电动车领域获得了成功,如,同为行业领军代表的时风集团自07年进军低速电动车市场,经过5年的开拓研发,现如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了解,时风集团今年1-5月份共销售了2万多辆低速电动车,证明了低速车市场的良好可发展性。
  低速车市场上升 政策围堵成本难控
  时风低速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除了敏锐抓住市场需求外,与当地政策放行密不可分,山东聊城是一个放开低速车上路的城市,而全国其他地方还没有放开低速车上路。事实上,低速车因未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能上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批量生产销售的可能,如,在厦门、常州等多地规定严禁无牌车辆上路并出台了相应惩罚措施,低速车被强硬的关在这些城市大门外。
  不少企业一直盼望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名单,希望借此“转正”。然而进入名单需满足《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规定: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续航大于80公里。现在市场上低速电动车一般维持在30-60公里/小时,若将标准提升至80公里,低速车成本必将提升,其原本称霸于市场的价格优势受到制约,低速车企陷两难境地。
  以上可以看出,电动汽车的高补贴并没有成就电动车中高端市场的辉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速电动车在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凭借经济适用迅速在市场中得到了推广,并且企业投资的力度也不断加强。然而,在政策的巨大威压下,低速电动车面临着批量生产的巨大难题,成本控制让企业左右为难。在此情况下,呼吁政府政策放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分享到:

关键字:企业 蓄势 低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