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国内碳纤维产业曲折前行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3-07-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目前,我国碳纤维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能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在上周举行的石墨烯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提到这样一个事实:海外碳纤维巨头对中国企业在碳纤维产业化上的推进极其敏感,自2008年我国首次实现碳纤维规模化生产以来,外企屡次采用低价倾销战略,意图将我国碳纤维产业扼杀在萌芽状态。
 
  “2008年我国企业宣布T300碳纤维规模化生产,该规格产品的国际价格便由最初的500元每公斤猛降至120元以下;2011年T700级实验成功,国际价格从400元每公斤降至320元;去年产品投产,国际价格进一步下跌至160元每公斤。”高云虎表示。
 
  纵观国际市场,碳纤维中小丝束生产基本被东丽、东邦和三菱等日本企业所控制,三者市占率达70%左右;大丝束则主要由美国卓尔泰克、德国西格里和日本东邦控制,市占率为80%左右。而在碳纤维产业链诸多细分环节中,上述企业基本垄断了核心技术,其中PAN原丝生产中的聚合、喷丝、牵引等几个步骤,碳化过程中的低温碳化、高温碳化两个环节占据了整个产业链55%-75%的利润份额。
 
  反观我国碳纤维产业,由于受到碳纤维原丝质量、耐高温材料以及大型高温炉几项关键技术因素的制约,到2000年自给率仅为2.3%,近年来上升到15%以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碳纤维产品以小丝束等低档产品为主,T300碳纤维实现了国产化,以小丝束6K、12K为主;T700在小批量生产中;T800、T1000也已着手开始相关研发。
 
  “我国目前的碳纤维产业布局中以中低端为主,这是这个行业必走的一步。利用成本优势快速催动本国需求崛起,并占领全球中低端市场是中国碳纤维产业的希望所在。如果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或者在关键节点上得到政策的扶持,实现弯道超车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分享到:

关键字:国内 碳纤维 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