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比如说,作为一种超强、超韧的复合纤维,或许人人都可以成为蜘蛛侠。”高超半开玩笑的表示。类似这样的研发成果还有很多,我国新材料领域的论文数量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不少研究者针对的就是类似于碳纤维这样的产业化领域。
而在政策领域,主管部门对新材料领域的关注也越来越集中。此前已发布的有新材料产业五年规划。今年以来,工信部又就“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体系,培育3至5家骨干企业,到2020年,使我国碳纤维整体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日工信部又发布“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也包括碳纤维产业。
“我们深感国家在关键材料的保障能力上严重不足。”高云虎表示。去年,工信部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船舶等重要领域进行了需求调研,涉及近五十家大型企业、240余种关键材料,但调研结果显示,三成以上材料国内完全空白,仅有不到15%材料能完全自给。高云虎表示,近期正在研究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事宜,拟研究风险补偿专项政策和专项贷款等配套政策,帮助包括碳纤维在内的创新型新材料生产企业扭转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局面,打开产业空间。(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