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6月18日,理查德 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教授(下称“理查德”)是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校长兼工程与物理科学学院院长,他就新能源技术发展、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跟中国科学院有广泛交流。6月16日,人民网记者在北京采访了理查德教授,他认为,新能源发展离不开储能技术的进步。
记者: 目前中国也非常注重低碳领域发展,所以在西部建了很多风电厂和太阳能发电,目前风电和太阳能都不是特别稳定,对电力输送和电网安全带来很大挑战。在国际上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有没有安全稳定的措施,在咱们这方面有什么研究的成果可以借鉴给中国?
理查德: 我们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太阳能还是风能,它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所以是非常不稳定的。以前我们做的就是减少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我想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中国,你越想减少,反而这个需求就会慢慢增大。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运用一些科技手段来解决关于能储这些问题,其实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储藏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有些是不能储藏的,其中一条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关于大坝,它是一个很好的储存能源的一种方法,你就这样搅搅搅,让这个水上去,等你需要的时候,你再慢慢把它搅下来,当然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不太容易做。在电池和大坝这两者之间,由于我们运用不同的科技手段,对于它的储存是大还是小,是有一个量度去衡量的。
毫不怀疑的就是我们关于能储这块需要进行可更新的能源的生产,无论是风能还有太阳能,在风能和太阳能的这些发电厂,我们可以利用这块地方,比如风能的这个厂这块来储存能力,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系统把它弄在外面去。我想无论对于中国还是英国,我们都有更多的自主权去做决定,就是你怎么做它,你在什么时候做,在哪些位置上储存。正如我们知道的,有一些科技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一些其他的国家,比如说个人的消费者、个人的房子里面,有时候电能也有可能有些问题,比如说无论是从一个个人的角度,从一个城市的角度,甚至从一个整体的大的地区的水平的角度,这个能源的结构都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让它更加的独立性。这个时候对于天气的预测就至关重要了,如果我们能够预测好天气的话,对于传递这些能源的有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记者:中国把能储也写进了十二五规划,我想问一下您认为这给中国能储产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会?
理查德: 正如我们知道的,其实能储这块在接下来是有很大的增长,人们也开始意识到这块,其中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花销,对于我们的分销性的花销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每天用很多能源,这块在我们金融财政上是非常巨大的一笔花销,如果我们有能储,这将帮助我们减少这块的花销,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储,也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这里面的很多东西,让花销减少,这将会对无论是国家级的还是省级的,还是城市级的,还是地区级的,关于能储的一些设备,以及能储的一些运行系统,这都将是十分受益的。
不同的科技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作用以及好处,大家可以看看这里面有各种颜色的条形图,一会儿也可以把这个留给大家,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里面也是有不同的五大块,这里面每个大块就标志了它在不同领域的一些应用,在这里就不给大家细读了,其实刚才也说了很多,关于热力、电力以及热能不同的应用,这些应用同样给我们带来很多商业机会。所以,这里不仅是带来的科技还有相关服务,以及我们把它整体的结合,对于我们来说这都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我想我们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谁数过家里每天用多少电池,反正我数过,我家里每天用的电池量是非常大的。
下面,我给大家一个例子来解释这件事,这是上周日的时候我在广州,其实我们也讨论了这个概念,这是关于空气压缩的概念,比如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房间里面有空气,如果我们把空气压缩之后,就会变成液体,这个液体在城市里面其实我们都能看到有很多大的车装的储存罐,这个储存罐可能是液体的气体,这种气体比如运到医院,就像空调一样有制冷的功能,这是其中一个功能。其实我们知道它在压缩的过程中已经用了一些动力,就是在压缩过程中已经耗了能源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把它加热的话,又要驱动一个电动机。其实我们可以有效的把这些能源用不同的形式展现,比如刚才提到的风能还有太阳能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驱动它,这样展现不同的形式会更好的利用这些所有的能源。所以,这就是很好的一些机会。
记者:有些观点认为中国能储产业技术标准,包括示范和政策都十分缺乏,商业模式也并不是很清晰,所以说现在大规模应用还显得有点早,我想问一下教授对此怎么看?
理查德: 其实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关于中国可不可以大规模推广能储这块,因为很多人可能不确定或者不看好。我觉得如果你不来做能储这块,不推广,是我们负担不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我们结构转型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你不用的话,你将可能花费比你现在十倍还多的花费去做它。我们总觉得能源在这,比如电能或者是其他的能在那总是有,你不但的去用它,其实能储能够减少你关于资本的一些需求,还有很多需求。其实中国有些地方来供给我们的工厂也好,或者是商业也好,来推动他,其实有些地方对于能源还不够呢。同样对于我们不同的科技,我们也有不同的风险,有一些领域他确实是有些风险存在的,比如上周我们看到了有一些事故,就是关于电车的一些事故也是有的。下面,我阐述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其实我们看电池是很贵的,并且很麻烦、很耗时,并且是非常重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科技,我们所有的科技在这,我们就要选择最好的科技来建立它,并且推动它,然后继续为我们储能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记者:刚当前中国花了很大精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是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遇到一个瓶颈问题,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动力蓄电池技术的问题,因为它的续航历程达不到,而且续航成本太高,阻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我想问教授的问题就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动力蓄电池的技术发展格局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教授研究了储能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应用方面有什么发展前景?能起到什么样的改变作用?教授的预期是什么样的?
理查德:其实一会儿这个书上也能够看关于电池的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五种电池系统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被应用。刚才你说的确实是电池有些局限性,这个话题说的是挺对的,我们知道其中一个局限性就是你要充电,然后你也要再排除,就是等于充来充去,反反复复的可能要几千次,这个有可能在未来会提高。有些电池其实性能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些电池非常可惜是不能用于电车的。我们可以看到在电车方面会有更加有效的一些电池,比如说我们会应用一些更有竞争力的一些科技,并且让这个成本更低的办法,去找到一些可以回收的电池,比如他有二次生命,他有三次生命,当然这些问题都是没有解决的,等待着以后我们去解决。我们知道其实这也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关于车的电力系统,现在电车紧紧依靠电池这一个方面,它不能有一些通过科技手段来让它的一些其他部位结合,有可能我们想象得到,不仅仅这个车依靠电池这一个部分,可能慢慢科技发达了,我们运用汽车其他部件和它一起工作,都能够产生电,能够产生能源让它一起工作。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可以看到这个里面就是我们伯明翰大学研发的一些小车,这里面它不仅仅依靠这一个电池,它还依靠于其他部分来一起驱动这个汽车,所以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记者:现在打造智能电网是能储行业发展的一个比较利好的方面,但是目前在中国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国家电网垄断,电力体制改革落后这些问题,这些是不是会对能储行业市场化发展有很大制约?我想问一下教授对此有什么看法?
理查德:我的看法可能跟你稍稍有点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说,在中国因为省、城市的结构是不同的,有可能关于电网的问题它还会是一个优势,因为它在这里面通过政府的一些行为,它能够让智能电网发挥它另一大优势,我也对中国的智能电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已经看过他们做的一些工作,我其实觉得在中国他们做的一些工作还是比较好的,这是我个人的认为,就是在世界上它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且把它介绍到世界其他地方。在中国以外,比如说欧洲,欧洲的经济结构模式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比如在欧洲你需要集齐资金,把它放在电网上,我们知道这个在欧洲竞争力是比较大的。而在中国,就像你说的垄断化也好,我们就是把它集中精力放在一起做,我的看法是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中国在这方面有可能会是他的一个优势。在我的回答上面再补充一点,其实我们每个国家都面临智能电网的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其实是用整体的计算机来监控所有的这些电网,其中有一个问题,当然现在也没有解决的很好,就是这些电脑的安全问题,我们用电脑来监控所有这些网络,对于政府来讲,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要考虑的就是这个系统的安全问题,在伯明翰也是一样的,我们在研究关于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的时候由于网络安全、系统操作的安全,可能在有些方面是非常冒险的。
记者:现在新能源的发展,包括它的入网、它的能储的政策和技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有很多企业已经投入进去了,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了,我想问一下是不是现在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当新能源的建设和它的能储都达到什么样程度的时候才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好的时机?
理查德:确实现在是一个好机会,正如我们知道的,其实在能储方面有的人进行了很多投资,包括科技的,包括相关的服务的。正如我们知道的,其实你对于每项技术或者是其他方面,它在早期的时候都会有一定风险,其实我想说如果你对于能储方面进行投资的话,其实它的商业回报率还是挺大的。对于我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件事,比如你做对了,肯定他是挺好的,如果你要是做错了的话,现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它可能都是一个错的系统,我们确实需要投资,对于投资的人来说你可以进行短期投资,你也可以进行长期投资,投资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司、对于人来讲,这也是很好的一个机遇可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