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合资车企被“反垄断”拖下水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证劵日报 发布时间:2013-08-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合资企业的利润大头都被外方抽走了。此外,在零部件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外方实际上都牢牢把关,中方的利润空间很小。
 
  近日,对于进口车在国内售价比国外高出数倍的报道不断。有消息称,进口车已成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对象。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反垄断调查工作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目前是汽车流通协会的例行工作之一。
 
  据悉,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对象既包括进口汽车,也包括外国汽车商在华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罗磊同时指出,此次反垄断调查针对的是车企是否对经销商规定了最低零售价,而非针对进口车利润过高问题。
 
  合资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是怎样的?其中是否涉及外方垄断价格的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同一款车型,在中国国产化以后,售价比国外要高出许多。与自主品牌相比,同等配置的车型,合资品牌比自主品牌也要贵很多。
 
  按理说,合资品牌汽车除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外,不涉及关税问题,价格应该不至于“太离谱”。对此,上汽集团(600104,股吧)一位内部员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国内的车比国外价钱卖得贵,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当前,主要合资厂家的产能都不够,供不应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合资企业的利润大头都被外方抽走了。此外,在零部件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外方实际上都牢牢把关,中方的利润空间很小。
 
  外方抽走利润大头
 
  “2011年社科院竞争力调查报告当中提出合资企业的利润外方占95%,中方只有5%,洋品牌通过合资贴上中国标签,我们变相支付生产许可费或者被分走一部分利润。”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李刚在一次会议中表示。
 
  事实上,外方通过一些合法渠道在销售之前已经赚得盘满钵满,所有的合资品牌车企,在引进一款新车型时,外方都会提取技术转让费、技术提成费和工程开发费。此外,外方往往会指定零部件供应商,这块利润相当可观,中方人员没法估计。合资公司的中方赚得钱是明的,而外方同时可以赚到一些“看不见”的巨额利润。
 
  此前,有媒体对合资车的价格构成做过梳理,一辆报价20万元的合资汽车,光技术转让费就占到9%。不过,这只是估算,根据车型的不同,外方收取的技术转让费也不一样。一般外方预计好卖的车收取的费用会更高。
 
  据一位上汽集团内部员工告诉记者。至于外方提取多少比例,不可一概而论,但利润大头被外方拿去肯定是没错的。“就我们上汽而言,每款车都是与外方一对一谈判,具体多少,与双方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比如,2008年通用处于金融危机时,他们就很好说话。”上述上汽人士说。
 
  除了技术转让费,外方还要收取技术提成费,即按汽车销量抽取的提成。但提取的方式非常多样,有的是收够多少钱就封顶,有的是卖够多少辆就封顶,有的是阶梯式递减的,比如10万辆范围内收多少钱,10万辆至20万辆收多少钱。
 
  “这里面非常复杂,没有统一标准。”上述上汽人士表示。
 
  此外,还有一项工程开发费,即一个新车本土化后开发、请外国专家做支持的费用。
 
  如此多的“名头”,可见,外方仰仗技术优势,真的可以“坐着数钱”了。值得注意的是,合资品牌也不是所有车都暴利,一般档次高的车利润高。此外,还涉及品牌溢价的问题,一般德系的同级车售价要高于日系。
分享到:

关键字:合资 车企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