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减速很可能在短期内拖累亚洲发展步伐。但从长计议,短期的“阵痛”将对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大有益处。 “阵痛”过后的结果可能更加稳健殷实。此外,美国经济回暖的纾缓作用也不容忽视。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哪些亚洲经济体更加依赖美国,哪些经济体需要中国带动其发展?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对上述经济体整体发展的关联度及贸易、旅游业与国外直接投资等渠道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东北亚和新加坡更加依赖中国,而印度、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则较依赖美国。值得留意的是,这并不是说印度如中国香港依赖中国一样依赖美国。依赖程度是相对而言的。
调查显示,相对美国而言,过去五年中国在亚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从长远来看,亚洲更加依赖美国总体经济的增长。因此,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以适中有度、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以便其他亚洲国家随之作出调整,而不需经历剧烈波动,对于亚洲来说至关重要。贸易版图印证了这一点。亚洲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地区。在我们调查的十个亚洲经济体中,其中六个的贸易额超过了其国内总产值。显而易见,中国通过贸易渠道主导亚洲发展。近几年的情况尤为如此——相比对美国的出口,调查中的十个国家和地区自2005年以来对中国的出口都有所增加,其中以中国香港、澳大利亚、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的增幅最为明显。
截至2012年,只有菲律宾和印度对美国的出口超过中国,其余八个经济体的出口均大多输往中国。而回首2005年,只有三个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超过美国。然而,此项分析并未考虑各经济体对美国的间接贸易。该地区绝大部分的出口是经由中国再出口至美国和其他西方市场。
旅游业也让亚洲经济体密不可分,并影响区域发展。旅游业占被调查经济体GDP的2%-8%。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前往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印度和菲律宾除外)的外地游客主要来自中国。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所接待的游客中,中国内地游客所占的比例最高。自2005年以来,十个经济体所接待的中国和美国游客数量差距逐渐拉大,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在某些地方与美国游客持平。
国外直接投资是美国和中国影响亚洲发展的另一重要渠道。除中国香港(中国对其进行了大量投资)外,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最大投资者仍是美国。
我们预测美国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1.6%上升到2014年的2.7%,而中国经济增速将由今年的7.5%放缓至明年的7.2%。根据上述预测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温和放缓及美国经济回暖产生的净增长影响将会有利于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只要中国能温和有序地实现其亟需的重整,以及美国经济发展继续合理改善,亚洲将能够在短期和长期内取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