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构建四要素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9-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混合动力企业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第二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三,纯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选择何种新能源车的发展上,日本在混合动力车方面全面领先,比如丰田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混合动力方面;日产主攻纯电动车;而在美国,几种车也在同时发展,大众主攻清洁内燃机技术,将电动汽车作为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通用选择了通吃:从内燃机到混合动力,再到氢燃料,一应俱全。
 
    中美存差异,发展潜力巨大
 
    而中国和美国有着显著的不同,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内部积极性和意愿更高。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多是在政策裹挟和庇护下的发展。一个是靠内驱动力,另一个则是外部推动。
 
    但中国市场上,仍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汽车普及迅速,节能减排的需求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的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并实现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
 
    中国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沉没投资是最少的,因此历史包袱轻,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途径。
 
    在电池领域上,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相对小。而且,在电池的重要原料——锂和稀土方面,中国具有资源优势,可以摆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
 
    多因素掣肘电动汽车产业化
 
    当前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存在六大制约因素: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不明;电池技术约束,主要是续航力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客户消费习惯;电池制造成本高昂;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明确。
 
    其中两个根本制约的因素就是:发展路径不明确和客户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如果产业的发展路径不明确,就意味着厂商、政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在做决策的时候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成本、基础设施不足和政府补贴等问题的存在;
 
    而消费习惯的两个核心是续航力和加油方式的问题,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里,200公里以下的续航力是不能接受的,而坐等9小时左右的充电完成“加油”是与汽车消费完全相悖的方向。
 
    商业模式构建四要素
 
    纯电动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电动车产业化合盈利的关键在于商业的创新,而非单纯的产品创新。首先在技术上应该以客户需求为重,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快速充电的错误方向上,而是创新思路,将开发重点转向标准化快速拆装上;同时,将电池的充电与智能化电网相结合,实现低碳经济理念。
 
    第二,鉴于电池成本高昂,因此,如果大规模推广,应把电池从电动车的成本中分离出来,并运用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创新手段,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提供融资动力;
 
    第三,利用向传统动力汽车征收碳排放税多为电动车的财政补贴来源,向电动车制造商或电池的运营商和电动车的使用者提供财政补贴,并尽量用市场化的段来寻求市场的平衡。
 
    第四,未来以电动车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业态应该是包含政府、电动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电池运营商、电池所有者和消费者等的一个整体商业生态环境。并尽量用市场手段寻求行业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商业模式 构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