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雷同,有机构认为智能手机终端内部性能创新已经终结,竞争将转移到结构外观件。于是,手机外观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A股市场上也出现了“金属外壳”相关的概念股,包括胜利精密(002426,股吧)(002426.SZ)、长盈精密(300115,股吧)(300115.SZ)、劲胜股份(300083,股吧)(300083.SZ)等公司近期都有活跃表现。
金属机壳渐成主流
东方证券新能源电子资深分析师黄盼盼认为,未来智能手机领域整体趋势是从量的快速增长到逐渐放缓,会更加注重细节的竞争,在外壳、构架、屏幕、颜色等细节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近期,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化工新材料大会上,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受到重视,业内认为这些新材料将被广泛应用于未来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上。
新材料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也往往能引发市场种种猜想。而从手机生产商来看,对于手机外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向使用塑料外壳的三星开始在新材料上有所动作,据海外媒体报道,三星计划将碳复合等材料应用在公司开发的新型工业和电子产品上。
目前来看,金属外观结构件的呼声最高,这一外壳不仅运用到了手机上,在部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中使用频率也在逐渐提高,部分高端手机也已经开始采用金属机壳。
据韩国权威媒体报道,三星新旗舰Galaxy S5将有可能采用金属材质外壳。三星已经研制了金属材质的原型并送往越南试生产,并将进行一系列测试以保证新旗舰的稳定性。三星Galaxy S4虽然配置高端做工精细,但由于采用了塑料外壳设计使机器颇具廉价感而受到了大量批评。
“目前90%以上的手机外壳使用的是ABS工程塑料,金属材质的手机外壳需求将会逐渐加大,但目前主流方案还是塑料。”银河证券电子行业分析师王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介绍。
她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向大屏方向发展,逐渐PC化,用金属外壳作支撑的倾向也越来越大。与碳纤维的高成本相比,金属材料价格相对便宜,短期内市场的需求可能会更大,碳纤维材质的外壳并不一定更会受消费者青睐,除非成本大幅下滑。
“但值得一提的是,金属外壳的市场壁垒比塑料要高,除了少量国内公司可以和欧美巨头相竞争,大部分国内公司都不具竞争优势。”她说。
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李鹏认为,金属外观件是重要观测点,除苹果以外的其他智能手机厂商也开始尝试进行金属机壳的应用,未来金属机壳有可能成为行业主流。
上市公司积极转型
目前,相关上市公司已经接到了金属合金外壳的订单。
近日,胜利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联想子公司联宝公司签订镁合金零件采购框架合同,根据其产量规划,今明两年采购总金额或高达16258.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年均合同金额为49832.30万元。
公司方面称,本合同的签署标志公司已经成为联宝公司镁合金零部件的供应商,公司的产品种类有了新的拓展,将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国泰君安认为,公司获得金属机壳大单,转型逻辑获得确认,有望成为A股新的精密件龙头股,带来业绩和估值双升的投资机会。
该机构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2元、0.71元、1.00 元,维持目标价23.6元和“增持”评级。
除了胜利精密之外,国内还有数家和金属合金外壳相关的上市公司。
据李鹏上半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国内较早切入金属机壳等外观件的长盈精密目前已成功转变成三星的金属结构件核心供应商。且公司目前已经开始为HTC one等主力旗舰机型供应金属结构件。
据悉,公司近期也在扩张金属结构外观件的加工能力。申银万国预计公司CNC(数控机床)规模年内达到1000台,2014年超过2000台,在完善了阳极处理等后段加工能力后,形成产业竞争实力。
该券商认为,目前金属外观设计逐渐成为主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随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产品的爆发,金属材质可望在穿戴式设备兴起过程中迎来需求爆发。
此外,劲胜股份在2013年上半年公告了其年产160万套的金属结构件扩产项目议案。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认为,专注于结构件和精密模具的劲胜股份有望在今后凭借手机外壳边框的粉末冶金工艺获得更多产品线及份额。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之外,宜安科技(300328,股吧)(300328.SZ)等公司在铝镁合金压铸行业国内领先,同样值得关注。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没有太多创新的阶段,除了外壳之间的竞争之外,还会出现拼价格、拼与运营商的关系、拼供应链等情况,一旦拼供应链,产品价格会下降,整个市场景气度会出现下降。”王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