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光伏产业迎来春天?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3-09-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发改委频出利好光伏产业的新政,明确新的地面电站将分区给予最低0.9元/度的标杆电价,分布式光伏电站给予0.42元的度电补贴,可再生能源附加也从此前8厘涨到1分5厘。市场纷纷认为,此次补贴力度高于业界预期,将大大刺激内需市场,国内光伏企业即将度过寒冬。然而,笔者认为,产能过剩现状是否能真正消化,复苏中国光伏内需市场,还需要多方面配套的及时跟进。
 
  众所周知,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是个难题。近两年来,美国、欧盟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政策相继落地,迫使出口市场结构发生巨大调整,海外市场大幅萎缩。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有4000万千瓦的产能;今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全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的目标,而即使这个目标全部实现,在海外市场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也有不小的产能需要自谋出路。而且,随着市场回暖,光伏产品价格的重新走高,原本萎缩的企业很有可能重新回到市场中参与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依旧存在,不可小觑。
 
  尽管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但中国的光伏企业以民间资本居多。负责产能过剩的工信部希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然而这些办法只能抑制未来的产能过快增长,却无法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目前,中国光伏业并没有企业退出的有效机制,恐怕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这些补贴如果不能及时抵达企业手中,对于企业的资金链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以光伏电站为例,投资高达几千万元的光伏电站需要企业自筹部分资金来建设和运营,而电网公司发放给企业的上网电费需要经过发改委和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核,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发到企业手中,这对企业的运营造成不小的影响。这种效应在产业链上传导下来的结果就是,导致生产光伏组件的企业也面临资金难题。
 
  笔者认为,国家出台的分类区域标杆电价、分布式光伏电价、可再生能源附加上调等一系列政策,都是相辅相成的。能否真正激发光伏产业的内需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实现光伏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还要看产能与需求是否匹配,以及相关配套能否及时跟进,比如电价补贴能否及时到位等。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产业 迎来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