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利布莱克表示,“虽然2012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有所下降,但发展前景并不悲观”。
亚洲成主角
2012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约2690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了11%,很多人并不看好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
利布莱克对此则持乐观态度。他说,“2012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约是2004年的5倍。此外,由全球95支清洁能源公司股票组成的新能源全球创新指数目前呈回升趋势”。
2012年,清洁能源发展呈现出“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形势。北美清洁能源投资2012年出现低谷,投资额比2011年下降了37%。利布莱克分析说,一是投资者担心美国风电税收抵免政策于2012年年底结束,二是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
此外,2012年欧洲清洁能源投资也大幅缩减:西班牙比2011年降低了68%,意大利降低了51%,德国则降低了27%,这些国家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国政策与监管的不确定性。
与欧美截然相反的是,亚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的清洁能源投资却在持续增长。
亚洲是2012年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阵地。2012年中国以651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总投资排名世界第一,比2011年增长了20%,主要来自太阳能领域。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开始加速发展替代核电的清洁能源,2012年共投资163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75%,位列全球第四。
中东和大洋洲也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后起之秀”。2012年清洁能源市场发展最迅猛的国家是南非,该国清洁能源投资由2011年的不到3000万美元猛增至2012年的55亿美元,增长了205倍。澳大利亚2012年在清洁能源领域共投资6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40%,风电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可与国内新建煤电厂在发电成本上竞争。
制约发展的瓶颈
虽然前景光明,但清洁能源的发展并非坦途。除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外,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
全球清洁能源设备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太阳能设备产能过剩量达30吉瓦,与需求总量相当;风能设备产能过剩量超过30吉瓦,占全球需求总量的70%以上。预计到2014年,太阳能设备产能过剩量仍在10~20吉瓦,风能设备产能过剩量为25吉瓦。
欧洲各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前景不明的欧债危机会导致进一步的投资下降。近年来,债务和财政问题已开始取代气候变化和低碳问题,成为欧洲民众和舆论热议的焦点。欧债危机使一些国家新能源发展的补贴政策力度明显减小,德国、意大利和多个欧洲国家削减了对光伏上网电价的补贴,西班牙、比利时和希腊不仅减少了对清洁能源的补贴,而且还要求收回过去已发放的补贴。
由于意识到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各国都积极在清洁能源领域争夺市场份额,于是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时有发生,比如欧美、日加之间有关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的贸易争端,中美之间的太阳能、风能贸易争端,中欧之间的太阳能贸易争端等。
成本优势
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应建立在开发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上。利布莱克说,“清洁能源已具备成本竞争力。在技术进步和规模生产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断降低,那些认为清洁能源昂贵、化石能源便宜的观点已过时”。
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使得太阳能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2008年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下跌了80%,其中仅2012年就下降了20%。在非洲一些无电地区,用煤油照明的成本是4美元/周,而用太阳能照明的成本仅为1美元/周。
在某些地区,风电与煤电相比已具有成本竞争力。2008年至今,风机价格下降了29%。利用最好的风机,在风力资源和上网条件较好的地区,风电的上网电价已可与煤电竞争。
另外,电动汽车锂电池的价格从2011年上半年的1000美元/千瓦时下降到2012年下半年的638美元/千瓦时。
能源专家表示,新能源成本降低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简单归结于技术进步,产能过剩与市场竞争也是主要原因。
专家提出,风能与太阳能发电不能只考虑上网电价,要看系统的消纳能力。上网电价只是衡量可再生电力的一个指标,衡量真实的成本竞争力,还要看整个可再生电力供应链与消费端的系统综合成本。
此外,政策支持也是清洁能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再生能源发展依赖政策支持,自己无法推动市场,如果缺乏政策支持,化石能源的份额将在能源结构中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