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能量市场 返回

国家两部委发布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战略方向规划目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6-04-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下称《计划》),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下称《路线图》)。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列举了包括“先进储能技术创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等15项重点任务。而《路线图》则明确了上述15项重点任务的具体战略方向、创新目标及创新行动。以下为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路线图、战略方向、创新目标及创新行动具体内容。

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路线图

(一)战略方向

1.先进生物质能与化工。重点在生物航油(含军用)制取、绿色生物炼制升级、生态能源农场构建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海洋能开发利用。重点在海洋能源高效开发利用、远海海域海洋能开发利用、海洋能利用技术应用领域扩展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3.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在干热岩开发利用、水热型地热系统开发利用升级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 年目标。在先进生物质能与化工方面,建成千吨级生物航油示范工程,完成台架试验并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航油试飞验证;建成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实现生物天然气商业化示范;开发生物柴油多联产和炼制技术,形成万吨级示范工程;建设千吨级生物橡胶和生物基材料单体及聚合物、万吨级生物基聚氨酯、十万吨级生物基增塑剂及 PVC 制品等的示范生产线;升级生物天然气工程技术,实现商业化;培育一批新兴能源植(作)物新品系(种),初步建立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制订南海海洋能利用路线图。完善潮流能、波浪能装置设计体系,开发高效率的潮流能装置翼型与叶轮;提高温(盐)差能发电效率,研发温(盐)差能发电实型装置。地热能开发利用,掌握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建成 100kW 级干热岩发电示范;突破干热岩开发设备设计及制造关键技术,解决结垢、回灌难题,实现浅层地热规模化开发利用;建成兆瓦级地热综合梯级利用示范。

2.2030 年目标。在先进生物质能与化工方面,具有商业化运营能力;完成万吨级多元化原料的生物航油集成与生产示范,形成十大类、百余种重大化工产品的先进生物制造工艺及产业链,建立 10余个重大化工产品生物制造产业示范工程;创建 5~10 个生态能源农场示范,设立能源植物生态影响长期定位试验观测点,形成标准化的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体系。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实现海洋能装置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发展并提升自主研发率,突破关键基础元器件和功能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突破波浪能高效捕获与能量转换技术,实现潮流能电场运行标准化,完善温(盐)差能海况样机开发;在南海建立波浪能、温差能示范电站,实现波浪能、温差能利用技术在南海的初步应用;全面推广应用成熟的海洋能利用技术。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实现干热岩开发利用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发展,完善干热岩开发利用工艺,提升装备自主研发率,建成兆瓦级干热岩发电示范工程;建设规模化利用水热型地热示范工程,形成完善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2050 年展望。生物航空燃料技术支撑商业化应用,形成多元化生物质原料可持续供应保障体系,低值生物质生物炼制和绿色多联产技术形成国际竞争力,生态能源农场具有持续绿色能源贡献能力。建立兆瓦级波浪能、潮流能发电装置群;实现潮流能、波浪能发电技术在近海海域的产业化;建立完整的海洋能产业链,实现海洋能发电和制淡水技术的全面应用。形成完善的地热能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干热岩发电工程推广、水热型地热应用。

(三)创新行动

1.生物航油(含军用)制取关键技术。突破纤维素及非粮生物质的水热降解、中间体加氢脱氧等技术,研究油脂提取及加氢异构技术、油脂与木质纤维素生物航油的加氢精制技术、油脂与木质纤维素原料互补的燃油组成及能质性能调控技术、生物航油适应性燃烧技术;提升基于纤维素和油脂类原料互补、生物航油高洁净精制和副产物高质化利用等的技术体系。打造生物航油产业化研发平台并研制全产业链制备装备,建立千(万)吨级示范工程,加强自主技术集成与工业应用示范。

2.绿色生物炼制技术。突破烃类大宗化学品绿色炼制转化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分散生物质原料高效清洁收集模式,升级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联产技术,建立生物质生化转化技术平台;研制大型连续高效发酵转化关键设备,研发国产化、成套化、标准化的生物质绿色制造和多联产装备体系,优化废弃物原料智能化收集、高效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体系,推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产品的配额应用,形成产业化应用模式。

3.生态能源农场。研究能源植物高效光合固碳、细胞壁生物合成、油脂合成、糖合成代谢网络及其调控机制,选育能源植物新品种;突破能源植物资源在非农耕边际土地或废水中高产、低成本、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能源植物生态影响调控技术,建立生态能源农场资源数据库;研发智能化生物质原料收运储技术装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智能化的新兴生物质原料持续供给体系,建设生态能源农场示范。

4.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探索技术。重点探索研究基于仿生学的生物质生物转化技术、基元结构保持的催化转化技术等。

5.波浪能利用技术。突破海上生存能力技术、波浪能利用关键元器件和功能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高转换率波浪能发电技术与工艺,研发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群;研发海上多能互补发电制淡水综合平台,开展波浪能在海洋仪器供电/驱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综合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波浪能装置设计制造及电场运行的标准化,推进波浪能技术产业化。

6.潮流能利用技术。研发潮流能发电机组水下密封技术,开发高效率的潮流叶轮及适合潮流资源特点的翼型叶片,突破发电机组水下密封、低流速启动、模块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发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群,研究潮流能发电场建设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示范工程,推进规模化利用。

7.温(盐)差能利用技术。研究温(盐)差能发电热力循环技术,研制温(盐)差能实际海况试验样机,突破安装施工方面的技术瓶颈,建设温(盐)差能利用技术示范工程,并推广应用成熟技术。

8.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研发靶区定位和探测的技术设备、大体积压裂技术设备及配套施工技术;突破人工裂隙发育延伸控制技术及施工工艺、裂隙网络优化技术、宽负荷耦合发电技术、干热岩中高温发电工艺,开发高效热电转换地面发电设备,掌握系统高压全封闭运行设计工艺;研究干热岩开发利用系统稳定运行优化控制方法、成井测试及微地震监测装置,形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开发利用工程化技术体系和标准,建设示范工程。

9.水热型地热系统改造与增产技术。突破储层物性综合测试技术及相应测试方法和手段、储层增效技术,掌握孔隙和裂隙型热储动态开发回灌示踪与评价方法,研制示踪、酸化处理材料及储层酸化技术配套装备,形成完善的增效工艺;研究群井开发动态测试、预测与评价技术;研发储层、井筒、输运系统和发电系统核心部件、防除垢技术,形成整套工艺;研发规范化取样和测试设备与工艺、结垢预测热动力学软件、阻垢剂加注工艺与设备。形成水热型地热热储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创新理论、技术体系、行业标准与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平台。

分享到:

关键字:地热能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