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欧洲光伏市场的“突破口”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发布时间:2013-10-1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价格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则可能需要围绕提升产品的性价比、附加值等来做文章了。
 
  受配额以及价格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正遭遇“陡降”,甚至出现了欧洲市场会否沦为“鸡肋”的讨论。
 
  不过,以当前光伏行业的现状来看,保证持续的现金流是许多制造业企业的第一要务。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市场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
 
  而在价格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则可能需要围绕提升产品的性价比、附加值等来做文章了。比如,在当前价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多晶产品换成单晶产品,通过提升整体产品的转换效率来获取竞争优势。
 
  此外,在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后续服务方面,也将成为增加竞争力的亮点。
 
  对欧出口“陡降”
 
  来自机电商会的数据显示,受贸易摩擦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欧盟市场出口额27.91亿美元,同比下降58.33%。
 
  而在中欧达成配额以及价格协议后,受价格优势丧失等影响,对欧产品出口再度出现下降。
 
  有数据显示,2013年8月份,中国光伏组件厂商对欧盟的出货量环比下降幅度超过80%,跌至70MW左右。而在今年6月和7月,中国销往欧洲的光伏组件在430~440MW左右。而8月份对欧出口量骤降,主要是受到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的影响。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中阿能源合作论坛上透露,中国太阳能电池对欧洲的出口比重逐月下降,1-7月份的出口占比已跌至50%以下。
 
  根据7月底结束的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从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国光伏企业按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而根据相应的配额分配方案,65%的份额按照企业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组件占我国对欧出口光伏电池组件的份额进行分配;25%的份额作为鼓励和重点支持份额,分配给参加行业抗辩企业,剩下的10%将优先用于扶持出口规模较小企业。其中,65%的份额已经分配完毕。
 
  数据同时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安装量为5.13GW,中国对欧洲的出货量为4.3GW,下半年剩下的额度只有2.7GW,这也意味着1.75GW已经分配到了相应的企业名下。
 
  英利集团销售总监赵泽林则透露,英利集团的配额已经下发至公司,能拿到10%,也就是0.7吉瓦。而这个配额量已经是参与分配配额的90多家中国企业中最大的一份。
 
  有光伏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欧盟市场不景气,0.56欧元/W的价格,相较于台湾、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没有优势。
 
  因此,现在大家都没有用完配额。而配额的大量使用可能要等到10月份。
 
  会否沦为“鸡肋”
 
  由于数量以及价格方面的限制,对欧盟市场的悲观因素开始蔓延,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
 
  民生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受光伏电站收益率下降影响,欧洲开始减缓甚至放弃大型电站的建设;中小型的屋顶项目虽然还有7%的基本收益率,但是分布广泛,必须走分销渠道,由于不能进行证券化,也不能贷款,有的企业感觉可做可不做,做了也没意思。
 
  不过,从当前光伏行业的现状而言,保持持续的现金流将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市场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赵泽林则表示,对于英利而言,欧盟也是出口占比最大的市场。去年,欧盟市场出口占比62%,约为1.45吉瓦。今年,预计欧盟出口占比会下降至40%,但仍比美国和亚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分别高出一倍左右。欧盟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对于取得配额的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则是在价格已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住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后“双反”时代,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将从价格方面的初级竞争,上升到以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成熟竞争。在价格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则可能需要围绕提升产品的性价比、附加值等来做文章了。
 
  “比如,在组件的转换效率方面,可以将单晶组件作为突破口,以其效率优势来弥补价格方面的劣势。虽然价格高了,但是效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除此之外,在产品的稳定性以及后续服务方面,也将成为增加竞争力的亮点。
分享到:

关键字:欧洲 光伏 市场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