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3000元成尴尬 汽车节能补贴能否用在刀刃上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0-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000元是个什么概念?相对于动辄数万十几万元的汽车价格而言,这个数只是个可能都不标出来的零头;车企卖1000辆车,每辆赚这个数,总算下来也不过一辆兰博基尼的钱。零头之于消费者,就是还一口价的事,一辆跑车之于一家车企,也可能是连账面都上不了的零头——买家和卖家都不入眼,在车市,3000元就是这么一个尴尬数。
 
  既然是大家都看出的尴尬,想靠它办成点大事,肯定是件难事。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的通知,从10月1日起,1.6L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乘用车)实施新一轮推广补贴政策,入围车型门槛提高至百公里油耗5.9L,补贴标准仍为每辆车3000元。对此,有评论认为,从政策层面讲,继续这样的补贴政策和不断提升节能车型入围门槛标准,其推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的初衷是积极的,但要求其实际效果和价值,恐怕微乎其微。把该评论背后的意思说出来,大概就是:政策“想得美”,惜乎“太小气”。
 
  事实上,依前两轮补贴政策的效果看,给人的感觉确乎是“初衷是积极的”,惜乎是仅此而已。第一轮从2010年6月开始至2011年9月底止,第二轮从2011年10月开始至今年9月底。对于这两轮补贴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至今未看到有政府部门公布相关数据,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收效明显”这样的泛泛之说。不过,收效到底如何,倒是可以通过一些迹象进行推测。第一次补贴的入围标准是排量1.6L及以下,百公里油耗低于6.9L,实际入围者达到所有车型的3成;第二次补贴把油耗标准提高到6.3L,将补贴车型缩减至总数的1成多。现在第三轮开始,入围门槛更高了,符合标准的车型一下子降到只占总数的3%~5%。入围标准一高再高,但补贴资金每辆3000元的标准不变,很明显,政府越来越不愿意花钱了,为什么?要么是感觉财政有压力,要么是感觉补贴效果不好。
 
  没有说出来的“效果不好”,还能通过已经看出来的问题佐证。不久前审计署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在所有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中,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涉及7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江淮汽车均由于申报不符合条件的车型而位列其中。不仅如此,在终端补贴兑付环节,也普遍存在车企及经销商将财政补贴纳入企业优惠额度、借补贴暗自提高节能汽车售价等猫腻。节能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多重乱象,已经给该政策的收效打上了折扣。
 
  以政策未能执行好来否定政策制定的初衷当然不足取,但任由政策处于尴尬状态也是不对的。第三轮节能补贴政策已经规范、细化了不少,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利好,但由于现阶段我国节能和新能源车市场化仍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补贴门槛提升过高,补贴范围收缩过快、过紧,对该市场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最好还应与市场化同步。所谓“同步”,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要真的给力,补贴别再那么小气,让车企及消费者真正看入眼;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坚决剔出那些用假油耗蒙事者、坚决打击那些用假优惠耍诈者,把补贴真正当成好钢,用在刀刃上。
分享到:

关键字:3000 尴尬 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