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报告在对电信、铁路、航空等产业技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电信、铁路、航空行业的改革总体情况进行了总体描述。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实践表明,自然垄断属性变化是各产业改革的根本,电网自然垄断属性尚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没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管理体制改革。
接着,报告对英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改革背景、改革内容、输配电管理体制和改革绩效进行了详细总结。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经验表明,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改革路径,且输配电网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必然内容。
接下来,报告对电网及电网功能演变历程进行了描述,研究提出了包括电网物理功能、以电网为载体的经济功能、电网企业承担的社会功能的电网功能体系,其中,电网物理功能包括传输配送电能、支撑电力交易、保证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等;以电网为载体的经济功能包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市场竞争、调节电力供求、实现电力价值等;电网企业承担的社会功能包括实施电力普遍服务、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等。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输配一体化经营以及实行大规模联网更有利充分发挥电网功能。
最后,课题通过构建电网管理体制量化分析模型,对我国输配分离进行了量化模拟分析。量化模拟分析首先基于成本函数量化模拟了全局规模经济和纵向经济损失,结果表明,电网具有非常明显的全局规模经济,且输配分离将造成巨大的纵向经济损失,如果我国在2010年实行输配分离,那么输配分离之后的电网企业生产成本将增加4000亿以上。随后,基于成本函数、需求函数和定价方程对输配分离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进行了量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输配分离将造成消费者剩余的巨大损失,如果在2005年实行输配分离将带来3000-4000亿的社会福利损失。量化模拟分析表明,输配分离将带来巨大的成本增加,而输配分离很难获得明确的收益,输配分离本身不符合改革的成本效益原则。
报告在综合分析电网自然垄断属性、电网功能,综合借鉴国内外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我国目前应坚持和完善输配一体化经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电网建设,促进全国联网,充分发挥电网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施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和用户选择权放开,以最小成本获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大收益;优化定价方式和电价结构,增加社会福利;完善电网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