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相变储能材料节能调温

作者: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发布时间:2012-01-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有些相变材料,在室温下会冻结,这可以彻底改变储能技术,冷却太热的东西,随后再使它们变暖。来源:相变能源方案公司
 
    太阳升起来了,西雅图(Seattle)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校园内一幢崭新的大楼即将融化。
 
    这不是设计上有缺陷:封装在墙壁和天花板内的,是一种凝胶,这种凝胶在夜间凝固,在白天会变暖融化。这被称为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这种凝胶有助于减少所需能量,给大厦办公用房制冷,计划让分子工程学系搬进去,本月完工后就搬入,可减少能耗98%。
    相变材料封装在外墙内,来源:相变能源方案公司
 
    当然,相变材料并不是都要这样高科技。我们一直在使用冰,这种相变材料在0 °C融化,可给东西制冷,这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先进的材料科学,以及高昂的能源成本,正在促进开发一些相变材料,这些材料可作用于不同温度,以给人们和货物制冷或加温,或储存能量。
 
    相变材料封装在天花板内,来源:相变能源方案公司
 
    相变材料是一种有吸引力的能源存储材料,因为它们可以吸收或释放大量能量,同时保持接近恒定的温度。“使冰融化需要同样多的能量,就像把等体积的水加热到82°C一样,”简安•科斯尼(Jan Kosny)表示,他是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剑桥(Cambridge)弗劳恩霍夫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心(Fraunhofer Center for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的,三十年前,他就开始探索潜在的相变材料,他研究蜂蜡,用某种方法存储来自太阳的热量。相变材料非常有用,因为需要能量打破原子之间的分子键,物质才能融化,而释放能量时,分子键会形成,这是因为物质凝固。
 
    华盛顿大学大厦中的这种生物相变材料(bioPCM)凝胶,来自植物油,每天晚上都会“充电”,窗口会自动打开,室外寒冷的空气灌进大厦。这种固体凝胶第二天融化时,会吸热。这种想法就相当于使用厚的混凝土或土坯墙,用以降低室内温度波动,但只需要少量这种材料。“我们的生物相变材料有1.25厘米厚,但它的作用就像25厘米厚的混凝土蓄热体,”彼得•浩华(Peter Horwath)说,他是相变能源方案公司(Phase Change Energy Solutions)的创始人,这家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阿什伯勒(Asheboro)。
 
    采用相变材料的房间,昼夜24小时温度测定,来源:相变能源方案公司
 
    最近,技术研究公司勒克斯研究公司(Lux Research)的报告预测,建筑中使用相变材料,今天接近零,到2020年,将增长到年销售额1.3亿美元。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应用不断涌现。英国的星制冷公司(Star Refrigeration)是使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变,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从液态变为气态,这可以保持数据中心冷却。今天的高性能服务器农场发出的热量,可以压倒最先进的水冷却系统。用管道注入二氧化碳,穿过热交换器,这家公司最近证明,可以带走个近两倍多的计算机热量,这是对比目前使用的系统而言。
 
    在中国西部,有些相变材料来自酥油和本地植物油脂,可以帮助牦牛牧民御寒。这种材料封装在塑料中,然后编织成传统服装。牧民出汗步行到高山牧场,这种材料会融化,当他们停止运动,储存的热量就会缓慢释放,给他们温暖,因为他们要照看他们的牧群。现在,有100多个家庭使用这种材料,属于部分正在进行的试验项目,这些项目还包括床辊,在白天灶烹时可以加热,晚上可以给人保温。“一些家庭使用它们,开始看到了所需燃料用量的显著差异,”苏格特•弗兰克(Scot Frank)说,他是同一个地球设计公司(One Earth Designs)的,这家公司也是在剑桥,就开发这种化合物。
 
    利用相变材料储能,也可以促进太阳能发电。今天的一些系统集中太阳热能。是依靠液体盐储存热量。这使电厂可以在没有阳光照射时发电,但需要大量的液体和大型绝缘储存设施。使用相变材料,德国制造商西格里碳素公司(SGL Carbon)说,可以减少所需的存储材料,约减少三分之二。该公司目前正在测试一种原型。
 
分享到:

关键字:相变储能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