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日产聆风所带来的电动汽车“复仇计划”

作者: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发布时间:2012-01-31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200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EV1电动汽车退市,当时,一些人称它是一个技术悲剧。EV1电动汽车使用铅酸蓄电池,单次充电里程大约是60英里。通用公司宣布该车型不再上路并销毁。抗议者们为这款车举办了一场模拟葬礼;其他人则指责通用公司是有意失败。虽然通用公司从没有披露制造一辆EV1的真实成本(该车仅供出租,不供销售),但是该公司已在这个项目上投资了15亿美元。然而,通用公司却宣布,这款车在经济上不成功,不可能投放大众市场。

  全电动汽车:日产“聆风”由锂离子电池供能。车上安装的电池组如下图所示,图中右边是车头部分。该车的电动引擎与前车轴相连。
来源:日本日产汽车公司(Nissan)
    7年之后,即2010年12月,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发布了“聆风”车型,这是一款四门全电动轿车。据日产公司称,“聆风”的单次充电里程是100英里,比EV1并没有提高太多(但据政府测试只有将近70英里)。而这次最大的不同就是,聆风有一个明确的售价:3.52万美元。
 
    这不便宜。但日产公司认为,“聆风”是第一款能够吸引大众市场购买欲望的电动汽车。该公司称,当下该车使用的强力锂电池数量较多,但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以及自主制造电池的决策,公司能够进一步降低车价。2012年,日产公司计划在美国田纳西州士麦那(Smyrna, Tennessee)建厂,该厂将有能力每年生产20万电池组和15万辆汽车。
 
    到目前为止,日产公司在全球已经售出2.1万辆“聆风”,其中在美国销售了9700辆。作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日产公司一直在密切追踪已售车辆情况。在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聆风的导航系统将驾驶数据传回到日产公司,研究人员随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看看车主行驶了多长里程,电池组的性能如何。另外还有其他互动方式: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显示一个就近充电站列表,并发送短信提醒车主充电。
 
    马克·派瑞(Mark Perry)是日产公司北美区的产品策划主管。他对马亨德拉·拉姆斯哈尼讲述了他认为“电气化”将会席卷交通行业的原因。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让我们从创新与电动汽车开始吧。市场对这类汽车的需求是什么?可接受的价格?单次充电里程? 
 
    派瑞:首先,从创新角度来讲,日产聆风是全球首款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并且消费者可以买起的电动汽车。如你所知,通用公司的雪佛兰沃尔特(Chevy Volt)是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而聆风则是纯电动汽车,车本身是零排放。先前没人制造过大量销售的电动汽车。第二,没人以普通人买得起的价格制造过电动汽车。
 
    行驶里程是营销上的一个挑战,而不一定是技术上的。因为72%的车主每天的行驶里程不超过40英里。所以,像聆风这样单次充电里程可以达到100英里的车型,满足人们日常驾驶需求绰绰有余。能买得起才是重点。当然,你可以加入更多电池组和部件,以增加单次充电行驶里程,但是,这会导致成本升高,车身变大,你就得花5万美元才能买到,而不是3.5万美元了。这样做的话,“让人买得起”的目标就无法完成。
 
    我们制造了一款实用的车型,人们可以把它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来使用——聆风车内空间可容纳5个成人,行驶里程也可以满足车主驾驶需求,并且人们可以买得起。这三个因素加起来就是大众市场。
 
     产品研发方面的突破点是什么? 
 
    2003年,我们在电池设计上取得突破。这让我们可以把电池组体积重量减半,但蓄能却加倍,而且成本也大幅降低。一旦我们取得这样的突破,接下来我们就能够看到达成可购性目标的途径。解决可购性才是最大的障碍。当然,你可以先生产500辆或1000辆,作为一个小型试点或测试。这不难做到。但是,如果要着手每年生产15万辆,那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在研发这类产品时的瓶颈有哪些?是什么激励你的团队彻夜工作? 
 
     我们决定要垂直整合传动系统的各个部件——电池、电动引擎和为汽车供能的主要部件——这是令我们数夜无眠的激情所在。要做到这点,一个办法就是去供应商网络中,努力将供应商A和供应商B的部件像拼图一张组装起来。我们早期就下定决心,要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专门设计用以生产电动汽车,而不是对现有生产线的哪个环节进行改造。我们在日本大阪拥有一条从零建起的完整的生产线,专门用来生产电动引擎。电池的组装是在无菌间里进行的——对汽车生产厂来说,这也是一个创新之处。
 
    现在,就在美国田纳西州,我们正重新打造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它将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组装工厂,并且我们的发动机工厂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竣工,真正全面生产电动引擎。它的全负荷生产能力将可以达到每年20万电池组。
 
    除了电池方面,聆风车型在其他领域如何推陈出新? 
 
    从汽车内部创新。我们想给市场带来一款纯粹的零排放汽车,而不仅仅是零排放宣传。所以,纤维织物、布料、地毯、车顶内衬和仪表盘的一部分——基本上你在车里看到的所有纺织品都是利用再生材料的水瓶制造的。这在业内尚属首次。再生材料已在家用和商用地毯制造中得以应用,但在汽车行业内还从来没有。
 
 
     电动汽车营销:日产公司的产品策划主管马克·派瑞计划将电动汽车推销给工程师、客户、公用事业公司和政府官员。 
来源:日本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批评者们可能会说,他们的依赖对象从汽油变成了锂,而锂也是一种自然资源,最终可能会变得稀缺。 
 
    在排放方面,电动汽车的清洁程度比汽油动力汽车要高60%。即使是最差方案——利用燃煤发电给电动汽车充满电,情况亦是如此。并且,你在充电或放电时,锂不会燃烧或损耗。所以,我们实际开采并应用于电池中的锂,完全是可回收和再利用的,而不像某些物质会燃烧并散逸到大气中,不能再次使用。而且,我们的电池组不含危险物质和稀有金属,主要组成是锂、锰和石墨。
 
    但有时候我会忘记晚上给车充电,不是吗?
 
    我们不会忘记为手机充电吧。而且聆风车是智能汽车,它可以给你发送充电提醒短信或电子邮件。
 
    电动汽车还有其他方式,能让车主利用手机或互联网与爱车有更多互动吗?
 
    就其本身来说,汽车变为电动并不一定意味着能让你与其有更多联系互动。但是,与智能电网或智能充电设施相联系的潜力,使得插电式电油混合动力车比汽油动力车更具“联系性”。聆风车能够让你远程查看充电状态,不需要走到车前。车子在充电站充电时,你还可以利用手机打开预热或预冷设备。在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为你预订充电车位了,或在你到达充电站前,为你查看充电站是否处于被占用状态。
 
    日产公司能够从“聆风”车主那里收集数据。你们打算如何分析这些数据,并从中得到什么?
 
    我们记录的里程数已达1500万英里,但这仍然不够。我们已经收集了涉及电池性能、汽车使用方式、实际驾驶时情况、充电习惯等方面的丰富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用来改进未来相关设计,以及用来建立坚实的比较参考“标准规范”。比如,我们通过数据了解到,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平均行程为37英里——这远处于单次充电行驶里程范围之内。
 
    下一步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在,电气化不再是“假设”,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电气化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为了到2025年时完成每加仑燃油效率新标准——客车必须达到54.5mpg,即平均每加仑燃油行驶54.5英里,电气化将在所有制造商和各类动力传动系统中变得大为流行。内燃机正逐渐达到自身极限。电气化就要在交通行业流行开来。
 
    那么,电气化何时会发生?到公用事业公司介入并建造充电站时吗?到政府批准时吗?
 
    除了早期就接受电气化的人之外,为了让大众市场接受电动汽车,需要业内各家制造商竞争,生产多种车型,在美国所有50个州以及大城市地区销售,供消费者选择;需要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充电设施,集中于关键的人口密集的区域;需要车子能够利用快速充电在人口密集区间来往。我认为,我们还需要5到7年时间才能做到这些。 
 
分享到:

关键字:日产 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