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直属单位改革资源重组

作者: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发布时间:2012-0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3日,国家电网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以及中电装备的内部资源重组整合事宜,具体而言:
 
    中国电科院的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普讯电力信息技术公司、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中电普瑞电网监控技术分公司、通信与用电技术分公司等8家全资二级产业公司的资产和产业人员以及持有的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0%股权和产业人员整体划转至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持有的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4.67%的股权划转至国网电科院。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划转至中电装备公司,中国电科院持有的山东鲁能电子有限公司20%的股权划转至中电装备公司。
 
    国网电科院的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电网自动化研究所、高电压研究所、计量测试研究所、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配电与用电研究所、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与中国电科院相关研究所整合,将从事基础前瞻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人员划转至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的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3家质检中心、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以及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实验)中心的微网、定制电力和智能用电3个实验室等相关资质及有关人员划转至中国电科院。
 
    点评:
 
    我们将上述关键企业列表如下:
 
    新纳入国网电科院:
 
    1.科东公司: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
 
    2.中电普华信息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3.中电普瑞特高压:进行充电设施和应急储能设备的研制、智能设备与智能变电站全面解决方案、特高压串联补偿关键设备;
 
    4.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高压管件、资源再利用、洁净煤技术、电网运行节能降耗及安全防护技术等;
 
    5.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立足配电领域,服务智能电网和新农村建设;
 
    6.北京科锐:配电技术自动化领域;
 
    新纳入中电装备:
 
    1.中电普瑞科技:电力电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
 
    2.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柔性直流输电设备及系统集成、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及水冷系统、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直流场核心设备及系统成套、核电设备集成及电力进出口贸易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
 
    3.国网富达科技: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装置与信息技术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等;
 
    新纳入中国电科院的研究所列表:
 
    1.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所;
 
    2.继电保护研究所;
 
    3.电网自动化研究所;
 
    4.高电压研究所:特高压和超高压输变电、高电压测试技术、高电压大电流计量、高压电网等;
 
    5.计量测试研究所:技术检测;
 
    6.清洁能源发电研究所;
 
    7.配电与用电研究所;
 
    8.信息与通信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我们认为此次资产重组是贯彻国网公司的年初制定的统筹推进公司直属单位改革重组的落实举动,对科研和产业实施分类管理和考核,健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机制。将支撑电网核心业务的科研与产业全面分开,形成中国电科院、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三个科研机构;形成国网电科院、中电装备、能源开发、鲁能、传媒、国际公司等产业集团;形成电网建设检修、交流建设、直流建设、信息通信、物流服务等专业公司。
 
    从此次的重组分配来看,国网电科院定位电力二次设备和配电的产业载体,中电装备为电力电子和国际业务的产业载体,中国电科院则为科研单位。落实到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国网电科院旗下国电南瑞以及中电装备旗下的许继电气有望成为最终的受益方。我们认为国网电科院旗下的科东公司有望率先注入国网南瑞,接下来中电普瑞电力工程也有望注入许继电气。当然具体的资产购买时间和购买方式还需要看国网领导的进一步安排。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电科院 国家电网 改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