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此次达到的外量子效率为114%,他们采用了由抗反射镀膜玻璃组成的电池,包括透明导电层,纳米结构氧化锌层,经过乙二硫醇和肼处理的硒化铅量子点层,以及用于顶电极的黄金层。
这项研究是低光照度条件下运行的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外量子效率首次突破100%。该电池在模拟阳光下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4.5%。虽然这些太阳电池未经优化,因此表现出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但在太阳电池光电流中展示了多激子的生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结果为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开辟了一条新的未被探索过的路径。
该研究结果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适合于此前采用时间分辨光谱测量多激子生成的方法,从而验证了此前的多激子生成研究。如果考虑被电池光敏区域实际吸收的光子数量,从而对外量子效率进行修正,则结果与此前的研究能够很好地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被确定的量子产率被称为内量子效率。由于部分入射光子会被反射或被电池内非光电流生成区域所吸收,因此内量子效率比外量子效率要高。考虑到这些情况,该研究中内量子产率的峰值可达到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