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最后国产化的环节,市场被日本旭化成、东燃通用和美国Celgard等几家企业垄断,市场份额约为80%,其中日本旭化成的湿法隔膜占据全球市场的40%以上,国产化空间巨大。
锂电池隔膜行业资金壁垒不高,较高的技术壁垒使现有行业龙头得以享受巨大的利润空间,产品毛利率高达60%~70%。从市场竞争来看,近年来更多企业和资金投入涌入该行业,产品价格和利润都难免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隔膜和其他锂电材料一样,存在上下游配套问题,客户黏度大、尽早抢占市场且与电芯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将占领行业制高点。
面对如此诱人的投入产出比,国内近几年对于隔膜的研发和投资都有显著增加,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也有一些新增项目预计今、明两年建成,但中短期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性不大。
从经验和技术成熟度来看,国内隔膜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生产经验和一定技术成熟度,且已经获得市场检验的国内企业主要有佛塑科技子公司佛山金辉(湿法)、深圳星源材质(干法单拉)、新乡格瑞恩(干法双拉),虽然质量和海外高端产品比还存在差距,但能看到随着技术的改进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产品质量逐年提高。
目前国内80%的电芯生产所需隔膜依赖进口,伴随下游产业转移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在实现大规模国产化以前,锂电池隔膜在中国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国内湿法隔膜生产成本大约仅为日本的一半,这意味着即使国内企业价格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仍然可以享受高达60%的国际行业平均毛利率。
由于隔膜占电池材料成本的20%~25%,在成本下降路径中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在成本下降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企业有望借助低成本在动力电池领域快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