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回收与再利用 返回

厦门科华恒盛用匠心做创新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8-06-20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医院、机场、地铁、银行、数据中心、学校、核电站……所有你能想到的这些场所,有什么共同之处?

其中一个就是,都不能停电。

在很多地方,作为能够及时持续供电的“电器备胎”,不间断电源(UPS)随时准备着在停电时“雪中送炭”。专注做了30年UPS,且连续20年保持着中国本土电源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恒盛”)就是这样一家持守匠心又不断创新的企业。

自主研发 “看家本领”打破技术垄断

“第一个UPS产品就是在几平米的柴火间里安装出来的,后来才租了一个平房,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干起来的。”回望30年前创业之初,科华恒盛董事长兼总裁陈成辉难掩心中澎湃。

现年58岁的陈成辉做UPS起家,也把高端电源应用看做是科华恒盛的“看家本领”。“我们的电源产品及解决方案成功入围人行、中行、建行、农行、中国人寿、国税总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央国家机关等UPS设备选型,获军队装备物资采购、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蓝星化工集团等供应商资格,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谈到这些大客户,陈成辉了如指掌。

然而,赢得这些大客户并非一日之功。陈成辉讲述到:创业初期,产品做出来了,客户并不买单——究其原因是因为贴着“国产品牌”的标签。当时国产品牌没有地位,甚至与很多项目对接时,对方一听到是国内厂家,只有“免谈”二字,被无情拒之门外。从那时起,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在不断鞭策陈成辉,他暗下决心,要带领科华恒盛开创出一条民族自主品牌之路。

在坚持“技术为本”的过程中,科华恒盛也曾遇到过不小的挑战和诱惑。

当国产电源技术不被认可,销路狭窄,经营困难的时候,科华恒盛内部有人提议,可以代理一个国外品牌的电源,同时也研发自己的,两个品牌同时做以图盈利。这个提议被陈成辉果断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企业要生存发展,更要肩负壮大民族产业的重任。

于是,发展民族产业和自主品牌成了科华恒盛很早就提出并一直坚守的两大原则。也正是这份坚守匠心,成就了科华恒盛,它相继在漳州、厦门、深圳等地设立五大现代化专业制造基地和国内最大的UPS电源研究机构,组建了以自主培养的3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900多人的研发团队,获得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615项。凭借实力,科华恒盛打破了国际品牌长期以来在高端电源领域的技术垄断,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高端电源产品。对于国家信息保障、国防安全、提高“中国制造”的整体装备水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最初就预计到,一旦代理了国外品牌,研发和投入自有品牌的精力势必会被分散,在当时技术并不领先的科华UPS肯定会逐渐被淘汰。这次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让国人更加认识到,对国外的技术和产品产生盲目依赖是不理智的,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民族产业的重要性。”陈成辉言语间充满自豪。

如今,科华恒盛不但强化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还打破国际品牌长期在高端电源领域的技术垄断,业务拓展到全球范围。

同源技术 “一体两翼”多场景能源创新

在成为中国本土电源行业领跑者之时,在行业发展飞速变化的市场格局下,科华恒盛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选择因势而谋。

在走访科华恒盛的过程中,“一体两翼”这个关键词频繁出现。

何为“一体两翼”?“一体”是科华恒盛30年电力电子技术研发与制造的积淀,是以高端UPS、定制电源、电力自动化系统为主的智慧电能业务,“两翼”包括以云计算中心、数据安全、云资源服务为核心的云基础综合服务和以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能源业务。

从“一体”到“两翼”,可算是中国传统制造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剧烈转变的一种应对态度。科华恒盛在该战略的指引下,加快“技术+资本”的双轮驱动,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不断拓展。三大业务体系的边沿,转型服务型制造。

科华恒盛发展30年,清晰地把握了自己的优势,并专注于此,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加法”,利用同源技术开拓业务领域,多元化布局,以获得更长远发展。陈成辉强调,如何研发市场需要的技术产品、提供市场需要的优质服务才是科华关注的重点。科华恒盛倾向于选择市场化程度高、对技术依赖性较强的业务领域,无论是云服务或新能源,都涉及很多能源技术的应用,而技术恰是他们的强项。

“在我看来,做新能源应该抓住应用点、开发应用场景,不要浮躁,要脚踏实地,否则陷在里面,很痛苦,风险也大。”陈成辉道出了在新能源领域兜兜转转的领悟。

如今,科华恒盛的“一体两翼”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从数据中心到屋顶光伏,从储能项目到能源管理,科华恒盛还在不断拓展自己的新能源版图——

为厦门机场做综合能源系统,积极参与光伏扶贫项目,打造多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精品项目,大力投入领跑者解决方案,集中式、集散式、组串式逆变器获“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认证,并且积极推广光伏+储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打造全国首例变电站退役电池梯级利用项目.......陈成辉列举的这些项目都紧扣着一个主题:探索新能源的多场景应用。

“我们这一代人,有一种情怀,一旦认定方向要做了,就坚定地要做成,做不成很不甘心。”陈成辉说,“科华恒盛认准新能源这个方向是不会变的。”

分享到:

关键字: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