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新造车势力热闹异常。
上周特斯拉CEO在推特上宣布: “正考虑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资金有保障。”
几天后蔚来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招股书文件,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NIO”,拟筹集最多18亿美元资金。
8月14日,恒大在广州召开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揭牌仪式,恒大表示,FF于中国设立运营总部,并公布了FF十年发展计划。
三大重磅消息一出,汽车圈内立马炸开锅, “特斯拉私有化资金哪里来?”、“蔚来亏损上百亿”、“FF获恒大投资后在中国设立运营总部”等话题引爆汽车圈……
然而“喧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造车势力的资金荒。
新造车势力的资金殇
蔚来汽车李斌曾表示,200亿是造车门槛,否则别想进来。而随着造车事业的不断推进,200亿元也只是“杯水车薪”,新造车势力也普遍面临资金困境。
特斯拉是最早进行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的企业,但却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自2003年7月算起,特斯拉在过去60个季度中只有2个季度短暂盈利。有媒体报道指出,特斯拉的现金流已经连续5个季度为负,平均每分钟将烧掉6500美元。报道称,如果保持这个速度,特斯拉将很难撑到2019年。
特斯拉2018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也显示,其应收40亿美元,同比增长43%,但是净利润为亏损7.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亏损4.01亿美元相比,亏损近翻番。截至今年5月份,特斯拉未偿还的债务高达94亿美元。
为了缓解财务状况。特斯拉在今年6月份宣布裁员9%以减少支出成本。此外,特斯拉还向美国和加拿大开放了Model 3的订单业务。下单需要2500美元定金,为公司提供额外资金注入。
而马斯克有意将特斯拉私有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财务状况严峻,希望能够借退市摆脱投资人和资本市场的种种掣肘。
而FF曾因乐视的债务危机导致资金断裂,量产步伐一度停滞,后因恒大入股才得以起死回生。
今年以来,新造车势力普遍面临着量产和交付难题,不可否认,资金紧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一边“造车”,一边融资成为新造车势力的一大“特色”。
蔚来作为中国新造车势力的“老人”,虽然融资超过150亿元,但对于其在造车事业上的投入,也仅能“解一时之渴”。其招股书也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尚未实现盈利,且从2016年至今,两年半时间,蔚来亏损约109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其之所以选择赴美上市,是要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补血”。
新造车势力的资金之殇导致了他们的生存现状也令人堪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新造车势力约有300多家,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的只有50家左右。如今,新造车势力之间的竞争也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加速,有业内人士预测“新造车企业最终存活下来的,不超过三四家”。
惊人的融资速度和金额
由于新能源汽车势头正猛,资本市场对此也趋之若鹜。而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些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新造车企业更是深受资本市场的“宠爱”,势头已经明显盖过传统车企。这使得众多新造车势力含着金汤匙出生,一诞生就有知名投资人或投资机构背书,之后又不断有新的资本跟进。
例如蔚来汽车就先后获得刘强东、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家、互联网企业及投资机构投资;小鹏汽车背后也有58同城网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K11、钟鼎创投等大金主;威马汽车的投资方也包含百度资本、SIG海纳亚洲、阿米巴、七海资本等投资机构。
然而新造车势力大多还处在“投入期”,首款产品迟迟未实现交付。拿蔚来来说,截至7月份首款车型ES8仅交付了481台,其销售额远远比不上亏损金额。而对于小鹏、威马、前途等多数首款车型没有实现量产和交付的新造车势力而言,随着补贴政策的不断退坡,利润空间将不断被压缩,融资将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两年,新造车势力融资的速度不断加快,融资金额也一再刷新。如今蔚来招股书显示,蔚来汽车截至目前总共进行了6轮股权融资,总融资金额约为165亿元。2018年8月初,小鹏汽车宣布完成4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这也成为了2018年以来,新造车势力中最大的单轮融资。
钱都花哪儿了?
新造车势力如此疯狂融资,那么他们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汽车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归结起来,新造车企业的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
研发方面。整车研发投入大,但又不得不投入,没有研发的企业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说过,传统车企没有敢拿10%甚至更多的收入投入产品研发当中,而造车新势力能够一年拿出十几亿进行研发,同时只造一台到两台车。将优先资源投入到研发当中,这样才能做出爆品。因此,在小鹏汽车完成40亿元B+轮融资后,被问及此次融资的使用方向,何小鹏表示,首先是加大研发投入,其次为规模交付做准备。
而蔚来的招股书也显示,其去年的研发支出为26.03亿元。威马董事长沈晖也曾表示,目前威马40%的资金是投在研发上。按照其累计融资超过120亿元的金额计算,其研发投入近50亿元。
作为造车企业,在整车研发上进行投入无可厚非。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池、电机、电控是最核心的部分。新造车企业打造的多为智能电动车,其需要搭载行驶系统和智能网路系统,要做到这两套系统完美配合,永不“死机”并不容易。
整车企业要做的是从最基础的三电系统着手,建立可靠的基础数据架构。即企业应该将研发重心放在各个零部件系统集成后的可靠性研究上。这也是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整车成本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少新造车势力却将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放在了更好的造型、更轻的车身、更强的加速性方面。内外饰设计、车身轻量化和加速性本是传统汽车企业的强项,而新造车企业试图在传统车企的优势领域和对方竞争,成功的几率非常小。
在传统车企擅长的领域耗费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无疑会使得对最基础、最核心部分的研发投入相对薄弱,最终导致企业自身的研发体系无法按时建立起来。这也是部分造车企业“交付难”的重要原因。
销售方面。新造车势力在销售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包括销售渠道建设、品牌宣传等。其中成本较高的当属销售渠道建设。
如今,新造车企业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线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自己的销售平台,线下主要为体验店形式。而他们的体验店多建立在城市繁华区,这使得成本骤然升高。
游侠汽车董事长曾表示,新车从开发到量产1万台上市至少需要120亿元,其中体验店和渠道建设近20亿元。
蔚来招股书也显示,其去年的销售成本、综合开销及行政管理费用达23.51亿元。而不得不说,“高大上”的蔚来中心也是烧钱的重要部分。
目前蔚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建立了蔚来中心。其中在上海太古汇门店的投入约达到8000万人民币,北京东方广场的年租金也预计在8000万人民币左右,如此推算,上海中心的年租金至少要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此外,其他新造车势力也在纷纷布局体验店。奇点汽车在北京朝阳区嘉铭中心建立了首家体验店,并已投入使用。未来三年内,奇点汽车拟在全国开设200家体验店。电咖计划到2018年初建成30-40家体验店,年底达到100家规模。
高昂的租金加上设计、装修、设施购买、员工聘请等费用,单个体验店成本就已不低,而随着新造车企业体验店在各大城市铺设开来,烧钱速度也将加剧。
就目前各新造车企业的造车进度,恐怕很难支撑这样一大笔支出,在此情况下,不断融资和寻求上市将成为新造车企业的重要出路。
生产基地建设方面。虽然许多新造车势力一方面为快速实现新车上市,另一方面为节约成本找传统车企代工,但这也只是一个过渡。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造车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且生产基地也是他们获得生产资质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必不可少。
生产基地的建设动辄几十亿或上百亿,虽然与当地政府合作,但是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而言,资金压力也不小。而且未来工厂要持续运营,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恐很难支撑整个工厂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