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发展替代能源需把握比较优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石化报 发布时间:2018-08-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5月,BP与蔚来资本宣布双方签署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合作探索中国出行领域;随后,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至英国超快速充电电池公司StoreDot。6月,BP宣布签署了以1.3亿英镑收购英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公司Chargemaster的协议。除充电行业外,BP还于去年9月在中国推出PTAir,即碳中和精对苯二甲酸(PTA)。BP在能源转型方面加快步伐,引发业界广泛关注。7月初,BP全球执行副总裁戴尚亚在访华期间,与媒体记者分享了他对油企发展替代能源的经验和看法。

●戴尚亚/口述

本报记者 马明轩/整理

到2040年,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将各占世界能源的1/4左右,超过40%的能源需求增长将来自可再生能源。全世界需要更多能源,但是未来的能源结构将更合理。

低碳转型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真正的行动。BP的愿景和中国的愿景是高度契合的。BP最近宣布了全力推动能源转型战略:到2025年,BP将控制净排放量使其不致增加。也就是说,我们业务的排放强度将会随着业务发展而下降。BP推出了“RIC框架”,即降低、优化、开拓,降低生产运营中的碳排放,优化产品以助力客户减少碳排放,开拓低碳业务。

能源转型需要循序渐进。事实上,能源行业是一个互联性非常强的行业,不会因为替代能源发展就放弃传统能源。能源的依赖性更强,能源的转型是要每天都有进步,使得我们有安全、可靠、可负担的能源。

天然气是低碳转型的重要推手。以BP的业务为例,2010年,天然气占我们业务总量的40%,现在是50%,到2025年会超过60%。去年BP有7个重大项目,其中6个是天然气项目,今年的6个重大生产项目中,有4个是天然气项目。

替代能源方面,BP一直努力利用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去创造价值奉献给客户、消费者和社会。BP的替代能源业务规模是同行中最大的,从2004年就开始起步了,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这方面的业务现在发展非常好,有自己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如生物燃料、生物发电、风电、太阳能等。去年12月,BP收购了Lightsource公司部分股份,现在Lightsource BP是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公司。

油企发展替代能源有其自有优势,这也是我作为负责BP替代能源业务的全球执行副总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油企发展替代能源业务需要选择与现有业务具有互补效果和能力的领域。举例来说,BP以前有太阳能板业务,但这个领域我们不是制造商,没有比较优势,所以我们退出了。相比之下,生物燃料业务与石油一样用于交通行业,而生物燃料与原油的不同之处在于炼制原材料的不同。因此我们对生物燃料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了价值链的优化。

因此,我认为未来油企开拓替代能源领域时,最好让新业务与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是价值链的优化,我们要优化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体价值链。其次是大规模的项目管理,这是BP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BP运营的替代能源项目可靠性可达96%~97%,大大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再次是技术的商业化运用,这是BP核心业务之一,而且也是我们的替代能源一直在做的事情,用业务模式和核心能力来产生价值。现在BP又回归了太阳能领域,但主要是开发和运营大规模项目。

近期,BP宣布会在中国跟蔚来资本进行高级移动出行领域的相关合作,我们在中国还在开展碳抵消的项目。在低碳领域,我们会关注五个主要领域,第一个是高级移动出行;第二个是电力和存储,几个月前,BP风能与特斯拉成立合资企业,在美国建设风力发电厂能量存储系统;第三个是有关碳捕集与封存的碳管理业务;第四个是生物燃料,如BP的合作伙伴Fulcrum BioEnergy开发了一种由生活垃圾制成的航空燃料;第五个领域是用数字化管理建立大规模应用。这五个领域都和BP的核心能力相一致。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