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浅析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政策新变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变宝网 发布时间:2016-04-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这是环保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控制重点行业高危害污染物技术政策之一。与13年前相比,新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废电池回收处理行业又发生了怎样的蜕变?

“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这句产自十多年前的环保宣传语是相当多民众的环保意识启蒙,甚至今天依然活跃在科普乃至学术文章中,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

这句不明出处没有论据的宣传语按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十分可疑,只用简单的动动指头就可以看出其被夸大的痕迹——根据统计局数据和相关标准(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即使在20年前气候干燥的新疆,人均日用水量都在100L左右——一个人一生用水量怎么也超过200万升了吧?

无论如何,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升,电池用量的激增,在本世纪初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环保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第一部废电池污染防治专门政策《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由当时的环保总局发布。时隔13年,能源领域已经沧海桑田,而电池行业也终于迎来了新《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这是环保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控制重点行业高危害污染物技术政策之一。本文将对新旧政策进行对比,并对废旧电池回收及资源利用行业及代表进行分析。

新政分析

和老政策相比,《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各部分主要变化内容及相应的分析整理如下:

总则

改动:新政策中废电池涵盖的范围纳入了新兴的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

分析:时隔十多年,主流电池已发生变化,纳入新兴电池是顺应行业发展。

改动:提出利用“物联网”建立废电池回收信息数据平台。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废电池回收率。

分析:该条文毫无疑问顺应了“互联网”潮流。事实上,已有环保公司进行了这一尝试,并且仍在正常运营,一节家用电池(包括一次和二次电池)回收可获得1积分,积分可在商城换购商品,1积分相当于0.1元价值。

电池的生产和使用

改动:删去大量促进危害程度较高电池种类(如氧化汞电池)的取代和淘汰条文。

分析:普通家用电池中汞电池的淘汰工作基本完成。

改动:鼓励铅蓄电池再生企业达到一级清洁生产水平,提出资源回收利用的目标:2017年废铅蓄电池再生的资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铅的总回收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重点区域铅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20%;到2020年,推动形成全国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铅污染物排放量。

分析:虽然有量化的目标,但由于政策缺乏强制条款和配套的法规,这一目标的存在感不高。

电池的收集

改动:鼓励电池分类、存放及收集运输,禁止废镉镍、氢镍、锂离子和含汞电池混入生活垃圾。

分析:禁止危害程度较高的电池进入市政垃圾处理途径,但如何监管和执行还未可知。

电池的运输

改动:废铅蓄电池运输车上必须有废电池运输标识。废锂离子电池运输前应进行安全性检测,防止锂离子电池芯和电池短路,安全措施采用单个独立绝缘包装或其他去电技术进行预处理,采用封闭式车辆运输,车内采用格棚装置,杜绝外力对电池的冲击,避免电池短路。

分析:对危险性和环境危害性较高的电池的运输进行了规范。

电池的贮存

改动:废电池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年,特殊原因需延长应当向环保部门申报。

分析:规定贮存时间限制,降低环境风险。

资源再生

改动:旧版政策中诸多对资源再生企业的要求在新政策中删去。旧政策对资源再生工厂的态度为审慎建设,而新政策中提出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废电池全组分循环利用技术。

分析:对电池的资源再生的态度从审慎保守变为倡导和促进。新政策删去对再生企业的要求的原因是,2012年8月,工信部、环保部公布的《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中以对再生铅行业设定了一系列准入门槛和运营要求:如“新建再生铅项目必须在5万吨/年以上,逐步淘汰3万吨/年以下火法再生的小型项目。要求再生铅企业必须整只回收废铅蓄电池,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等。

处理处置

改动:规定了废铅蓄电池、镉镍电池、含汞电池、锂离子电池再生处理企业必需具备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运行。旧政策无此要求。

分析:明确了上述电池的危废属性,相关环保企业将在资质上更加具有优势。

改动:对于新建、改造以回收稀贵金属为主要目的的项目,应采用先进的富氧熔池熔炼以及其他先进工艺及设备。

分析:推广先进技术。

鼓励研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此部分为新政策新增的部分,提出了鼓励研发的资源回收相关新技术,包括:

以废电池为原来再生高品质材料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便携式安全检测技术

废电池预处理技术,重点研发磁选、风选、浮选、重力分离等分离技术;锂原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逆向拆解成套设备,锂离子电池的隔膜、金属产品和电极材料再生处理装备?含铅废气、废水、废渣的去除和监测技术及设备

干法铅回收、预脱硫-电解沉积全湿法回收、低温强化熔炼及提取、预热梯级利用等技术与设备

废电池运输过程中防渗防爆技术和装备

分析:推广先进技术。

废铅蓄电池再生污染防治

改动:对废铅蓄电池再生企业的环保要求全面提升,新增的强制性规定整理如下:

预处理

须对带壳废铅蓄电池进行预处理,对分选除的铅膏应进行脱硫处理大气污染防治

对再生过程产生的铅烟、铅尘、酸雾应采取密闭负压收集,密封区域处于负压状态(-10Pa),铅及化合物大气排放限值为2mg/m?。

铅烟、铅尘采用两级及以上处理工艺

固废污染防治

含铅劳保用品、包装物等含铅废物应按危废进行管理

冶炼弃渣铅含量应小于2%

分析:相比旧政策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含糊不清,新政策在水、气、固方面的污染防治规定都显得细化得多。但防治部分并未说明这些强制规定是将适用所有项目还是仅新建项目,如果适用老项目,则相当部分的铅回收工厂将需要进行改造。

毫无疑问,时隔13年出台的这一《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对于废物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个利好。原因在于:新政策根据电池产业的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管理思路从着重控制有害废电池的环境风险和生态威胁转移到同时重视污染防控和资源回用,废电池资源回收由审慎建设变为促进发展;此外,因《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及行业标准等相关政策的出台,政策的体系化大大加强。上述政策对于废电池资源回收行业的运行和环保合规提出了更高和更加细化的要求,如执法到位,粗放型高污染的作坊型回收冶炼点将逐渐淘汰,合规经营的回收处理企业可以获得更加规范的发展环境。

市场主体

在本世纪初,因政策导向等原因,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主体主要是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一些非正规的作坊式回收和加工点。而随着行业逐渐规范,准入门槛提高以及专业度提升,正规的资源回收再生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新的行业主体。

根据资本市场各版块公开资料及此次《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企业名录,从以废电池处理和资源回收作为主要业务板块的企业基本信息整理如下。

在处理电池类别层面,这些企业主要分为铅电池、和镍锂等其他二次电池两个阵营。前者产品主要为铅锭和铅合金,而后者产品主要为粉末、颗粒等各种类型的镍、钴金属产品。而在产业链延伸层面,以从回收到深度利用的全产业链业务模式显得较为突出。

分享到:

关键字:电池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