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量子物理学家研发用余热发电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3-06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分子“森林”有望用余热发电。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家们发现,由于量子效应,沿每个分子主干传播的电子波相互干扰,从而在冷热电极(底部和顶部的金结构)之间形成电压。
    两个电子波在到达苯环彼端重新会合时产生异相性 来源:亚利桑那大学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可利用余热发电。利用量子效应,使用一种称作分子热电装置的理论模型,该技术有望提高汽车、电厂、工厂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此外,更有效率的热电材料将使臭氧-臭氧层、氯氟烃、氟氟化碳合物都过时。
 
    研究小组由查尔斯•斯塔福(Charles Stafford)牵头,他是物理学副教授,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技术》(ACS Nano)杂志上。
 
   “热电装置有可能清洁地直接把热能转化为电能,无需传动部件,”论文第一作者、亚利桑那大学光学学院博士候选人贾斯汀•波格菲尔德(Justin Bergfield)说。
 
   “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同事告诉我们说,他们很有信心,我们在电脑上设计的装置可以制做,它会具有我们在模拟中看到的特性,。”
 
   “我们希望,我们设计的这种热电动势大约比别人实验室取得的结果大100倍,”斯塔福说。不同于现有的热转化设备,如冰箱、汽轮机等,波格菲尔德和斯塔福的设备无需机械,也无需臭氧-臭氧层化合物。相反,一个橡胶状聚合物夹在两片用作电极的金属之间就能搞定。
 
    汽车和工厂排放管道可以涂上这种材料,不到百万分之一英寸厚,就可以利用这些能量发电,否则这些能量就会作为热量散失。
 
    物理学家利用了量子物理学定律,这是发电技术设计中通常没有挖掘的一个领域。对于初级学者来说,量子物理学定律似乎公然违背物质“被设想的”行为方式。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一条量子定律,物理学家称作波粒二象性:像电子这样的微小物质,其属性既像波又像粒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就像一辆红色跑车,”Bergfield说。“那辆赛车既是一辆汽车,也是红色的,就像电子既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这两者是同一事物的属性。对我们来说电子只是不如跑车明显而已。”
 
    Bergfield和斯塔福发现可能把热转化为电,他们研究了聚苯乙醚(polyphenyl ethers),这些分子同时聚集形成聚合物,一种长链重复单元。每个聚苯乙醚分子的主干都包含一个苯环(benzene rings)链,而这种苯环链是从碳原子制成。该链连接每个分子的结构,作为一种“分子线”, 电子通过这种分子线传播。
 
    “我们俩之前都研究过这些分子,也曾考虑使用它们作为一种热电装置,”Bergfield说,“但是我们真的从来没发现什么特别之处,直到在实验室独立研究的本科生米歇尔•索利斯(Michelle Solis)发现,仔细看,这些东西都有一种特殊属性。”
 
    利用电脑模拟,Bergfield随后培育“生长”出一片分子森林,分子森林被夹在两个电极之间,并把此阵列暴露于模拟热源。
 
   “当你增加每个分子中的苯环数量时,就增加发电量。”Bergfield说。
 
    分子可以用热发电的秘密在于其结构:像河水到了一个叉口,分子上的电子流一旦遇到苯环就一分为二,沿每个环臂各有一支电子流。
 
    Bergfield设计了苯环电路,其设计方案是,电子在一条路径上被迫绕环行进的距离比在另一条上长。这导致两个电子波在到达苯环彼端重新会合时产生异相性。当电子波相遇时,它们会在一种称为量子干涉的过程中彼此抵消。使电路内产生温差时,电荷流的这种干扰就会导致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势,即电压。
  
    波干扰是用于降噪耳机的一种概念:进入的声波遇到装置产生的对抗波,就会消除烦人的噪音。
 
   “利用电子的波属性开发一种概念,将它转变成可用的能量,我们第一家,”斯塔福说。
 
    “一种非常有效的热电装置,根据我们的设计,可以用一辆汽车的余热为大约200盏100瓦的灯泡供电,”他说。“换句话说,能提高汽车效率25%,这对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将是理想的,因为它已经使用了电动机。”
 
分享到:

关键字:量子 物理学家 研发 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