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我国锂电池投资井喷 需要警惕技术换代风险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07-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锂电池的投资正呈现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已有54家动力电池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扩产计划,投资金额累计近1160亿元人民币。那么,中国动力电池目前是怎样一种竞争格局?有没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可靠的技术路径是哪些?

7月4号,锂电池上市公司亿纬锂能发布公告说,已经签订投资额达25.18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用于扩大动力锂电池产能规模。在这之前的6月21号,智慧能源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远东福斯特,将以现金方式增资人民币1.5亿元。6月14号,南都电源公告,公司拟自筹资金17.8亿元,投资动力锂电技术改造项目。而整个6月份,共有9家上市公司继续加码动力锂电池。

投资锂电池,上市公司大有“豁出去”的架势。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上半年,相关投资金额累计接近1160亿元人民币。分析认为,锂电池之所以这么受资本的追捧,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有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

董扬: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到2015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到2016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万辆。

也有分析指出,6月份,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四批企业目录,由于补贴等因素影响,进入目录的电池企业势必更受新能源车企的欢迎,这刺激电池企业拼命做大,争取进入目录。

上市公司大量投资锂电池,如果引发中小企业的跟风效仿,行业会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隐忧呢?这要从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格局说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组组长干勇说,小而散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特点。

干勇:中国电池产业的分散度比较高,100万千瓦生产能力的锂动力电池厂在10家左右。

记者:也就是在这个能力之下的有很多吗?

干勇:对,很多,4、5百家是有的。

据了解,我国目前最大的锂电池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4%左右。与此对比,韩国和日本的电池生产企业一般都是巨头,而且只有3家左右,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上市公司加大投资,做大做强,有利于行业进一步整合,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增长空间,产能过剩似乎并不值得过度担忧。

尽管如此,对于锂电池的投资,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根据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董事长熊柏青的介绍,动力电池领域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

熊柏青:在动力电池这个领域,一代新的产品出来,可能对上一代产品就是一个洗牌。你买一件衣服也好,一个手机也好,一定是越好的东西价格越贵,比如手机性能越高,就越贵。但是动力电池恰恰相反,它的能量密度越高,性能越高,这个电池反而越便宜。

目前,动力电池最成熟的技术当然是锂电池,但是,石墨烯电池、氢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加速研发。一旦这些技术取得突破,如今“押宝”锂电池的动作,是不是就会让人追悔莫及呢?一些专家认为,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但是熊柏青指出,新技术的替代是渐进的,一定时间内,锂电池仍是主流。

熊柏青:氢燃料电池按照现在技术发展水平来看,业内一个基本判断是,认为它会在2030年之后,出现增长,未来10年的主流,可能还是锂离子电池。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