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张军军:电网侧储能电站关键部件并网技术要求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8-09-2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8年9月19-20日,首届全国发电侧储能技术及应用高层研讨会在西安绿地假日酒店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电力有限公司、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钛白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锌霸动力有限公司、傲普能源设计等单位联合支持。

会议由中国储能网和中国储能电站网联合承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能源监管部门、行业专家、设计院、新能源发电业主单位、电力公司、系统集成商、项目承包商、投融资机构等4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太阳能发电试验与检测室主任张军军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题为《电网侧储能电站关键部件并网技术要求》的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张军军:大家下午好! 首先说一下电网侧储能的发展背景。从储能整体发展的情况来看,截止到去年在电网侧储能还是以抽水储能为主,电化学储能占比约1.3%,增长非常快。主要的几种模式:是用户侧储能的微电网模式,这种模式自2014年开始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峰谷电价差比较大的地方;二是电源侧储能,一种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模式,另外一种是电力辅助服务模式,主要是用来做电网的调分、火电场的辅助调频。

相应的电网侧储能业务的启动,主要来源于2017年的文件,提出未来十年发展辅助的目标和任务,去年11月底国家能源局给了相对政策性辅助的文件,紧接着各个省相应的文件也陆续的出台。这种模式应该说在分布式电源这一块,主要是结合大量的分布式光伏的电能项目相结合推动,通过和分布式光伏的项目进行结合。另外一种削峰填谷的模式缓解电网的压力,电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应该说是实现了目前储能侧应用的三足鼎立的格局。

今年湖南、浙江新的兆瓦级储能电站正处于陆续建设或者招标过程中,特别是江苏在2019年规划了1G瓦的电网侧储能,给电网侧储能带来应用新的曙光,应该说储能给源、网、荷的这种柔性互动带来了非常好的选择方案,给我们电网面临的在源网荷互动上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措施。陆陆续续这几年也有很多国网公司的启标包括行标,应该说在今年这两个标准陆续在执行,一个是32120,一个是34133,这两个标准针对在大规模的电网侧储能,在并网、离网以及并离网切换的情况下应该遵守的相关技术指标,给出了在国标上面的技术要求。

相关的一些技术指标主要是规定了储能侧并网的技术指标,包括了电能质量,包括了在展开过程中低电压穿越,以及相应的电网适应性,特别是在电压适应性以及在频率适应性上的技术要求。包括相应的影响具有的电压和电流的稳波技术指标,以及在并离网的切换过程中所应该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以及我们在离网运行时候的一些防孤岛的保护性能的指标要求。

这两个标准今年正式执行以来,陆陆续续我们做了许多PCS厂家产品的入网形式的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像南瑞、永联等等,在这些产品测试过程中,这些企业在并网上的一些要求应该掌握比较全,在之前做光伏离变器的测试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暴露过,但是我们发现在PCS测试过程当中,在光伏上出现的问题在储能的PCS测试的时候依然出现了,比如说部分储能变流器不具备电压穿越的功能,在测试过程中发现跳机的现象,比如在频率异常指标上不符合,特别是在储能特有的并离网切换的指标测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满足的情况,这里我展示了一些我们当时在测试时候的主要问题。比如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发生脱网的问题,比如在故障穿越过程中响应时间不足的问题,比如在频率保护时候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并离网时间超限的问题。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中心,中国电科院的新能源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运行我们国家能源局的一个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国家能源中心,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光伏离变器,刚才做的两个储能的国标也是我们目前牵头编写。我们在光伏和储能领域目前有四大平台,能够给储能电站和储能PCS的厂家提供全方位入网的形式实验和在现场的测试工作,我们也是采用自主研发的许多移动式的检测平台到现场去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当然我们还有许多的仿真平台的手段,有全要素仿真的,有全数字仿真平台等。依托国家中心的平台,我们也取得了在标准层面的工作,在光伏领域中国人牵头制定的第一个IEC的标准就是我们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进行转化的,应该说近几年也承担了许多大量的国家和国网公司的相关项目。

储能技术在推动国家能源革命当中是重要的抓手,刚才也说了在源网主要的互动和智能化的领域,储能是最主要的一个技术手段,我们今天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和在座的各位我们中国电科院希望和大家紧密的合作,利用自身的科研和检测的平台为大家做好支撑服务,共赢我们储能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未经演讲人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侧 储能 PCS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