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电池供应商排行:亚洲七占四 中国未入选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3-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来自汽车商报的报道称,外媒3月13日消息,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派克研究所研究报告显示,亚洲电池供应商正准备称霸全球锂离子汽车电池市场,该研究所通过七项指标得出全球排名前七位的电池供应商,其中包括四家亚洲公司,两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德韩合资公司。
 
    亚洲领跑锂电市场
 
    根据派克研究所给出的数据,四家亚洲企业分别是韩国的LG Chem,日本的 GS Yuasa Corp、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AESC)和 Panasonic Group。
 
    派克研究所的报告主要是从市场份额、产品质量、财务资源、地理覆盖范围、非汽车应用和产品战略等因素列出的七家顶级电池供应商。
 
    韩国LG Chem,是LG集团的母体公司,LG Chem成立于1947年,以石油化学、信息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三个事业为中心,其业务范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覆盖。
 
    2009年LG Chem在本土建立韩国第一家生产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企业,并计划于2013年为止投资1万亿韩元,将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打造成为其支柱产业,且在2015年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实现2万亿韩元的销售额,并占领世界市场的20%以上,而最近日本TechnoSystemsResearch公布的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数据显示,韩国企业已经占据了总份额的39%。
 
    另一方面,日本在锂离子电池市场历来都享有垄断地位,2000年以前,日本企业占有95%以上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但是随着中韩两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兴起,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但是从目前来看几大日企仍占有35%。
 
    日本电池企业财大气粗,GS投资450亿日元在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应用上,AESC最近也将投资1000亿日元用来开发锂离子电池项目,而Panasonic在用4038亿日元收购三洋大半股份之后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厂商,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也上升到20%。
 
    韩日两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了74%,处于绝对的领跑地位。
 
    德美企业困难重重
 
    派克研究所给出的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是美国的江森自控、A123和德韩合资的SBLimotive。
 
    江森自控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方面都有覆盖,其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二,仅次于LG Chem。但是由于受到债权危机和政府扶植政策的影响,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也间接影响了电池企业的生存,江森自控2011年11月就曾经表示,由于过高估计汽车用电池的需求量,2012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将用来削减库存,同时关闭合并位于欧美的28家工厂。
 
    受困于美国政策环境的还有A123,美国菲斯克公司是A123最大的客户之一,其中30%的盈利来自于向菲斯克提供电动汽车电池,由于菲斯克的不断减产,A123的订单也一再减少。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与克莱斯勒的合作上,受累于订单的减少,A123在2011年宣布将全年销售额预期下调为1.65亿美元至1.8亿美元,此前的预期是2.1亿美元至2.25亿美元,而最近该公司的财年报告显示,A123的亏损已经扩大到2.58亿美元。
 
    SBLimotive是德国博世零部件公司与韩国三星SDI公司的合资企业,公司总部、电池研发与测试部门位于韩国器兴,而工厂位于韩国蔚山,韩国在技术上完全掌控SB Limotive,德国只是其一个分部,很大程度上来讲SB Limotive的亚洲血统应该更强烈一些。况且该公司2011年之前并没有正式生产锂离子电池,其市场份额现在很难估计,竞争力也不如其他几个老牌公司强。
 
    区域合作渐成主流
 
    纵观派克研究所给出的排名,不论正确与否,谁先谁后也已经不重要了。派克研究所的John Gartner也就该排名给出过相关评价,他表示,现在汽车锂离子电池市场并没有成熟,对于亚洲企业将要垄断该市场十年的观点也大可不必恐慌,这只不过是一个“快照”而已,重要的是在这个新的行业里寻求一个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七家公司的表现也印证了John Gartner的说法。
 
    LGChem在美国设有全资子公司CompactPower,主要负责生产雪佛兰Volt和福特福克斯电动车的电池,而Johnson Controls目前与奔驰、宝马、福特等厂商的合作打得火热,日本的相关企业目前来看只在本土上发展迅速。但今年2月,Panasonic与福特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日本企业或将杀入欧美市场。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汽车锂离子电池市场还会有洗牌产生。” JohnGartner称。
 
    中国再次“榜上无名”
 
    稍作观察就会发现,七家公司里面难觅“中国”身影,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月份的燃料电池标准联盟一事,中国同样被“除名”。
 
 
    单就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比亚迪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在欧美之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占全球市场的两成;产品质量更不在话下,目前世界上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上面几乎是同步,比亚迪所研发的电池组在技术上和质量上丝毫不逊色于外国品牌;地理覆盖范围和产品战略因素更不用说,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几乎所有的电池企业都想在中国分一杯羹,况且中国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程度也是国外无法比拟的,一位汽车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照派克研究所所依据的七项指标来看,把中国排除在外的确说不过去。”该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锂电池行业被中日韩所垄断,占全球市场的95%,但中国企业所占据的都是低端市场,量大利薄,这可能是中国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关键字:锂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