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受原材料大幅涨价、补贴下降等因素影响,一大部分电机企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高工电动车网统计大洋电机、正海磁材等电机上市公司业绩发现,不少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出现了翻倍增长,但该业务的盈利能力却有所下滑,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
此外,新能源汽车补贴从2017年开始退坡,截止目前仅仅一年半时间,多家电机企业的毛利率已经从20%以上,跌至10%以下。
事实上,从宏观上来看,电机企业“增收不增利”是受原材料持续涨价、电机企业的营业成本大幅上涨所致,但“幕后真凶”其实是电机市场多方混战格局下的乱象滋生。例如,低价竞争、恶性扩张等等市场乱象丛生,让电机企业的利润急剧下滑。
低价竞争
“近两年,靠打价格战而过度竞争的低端产品太多了,对一些专注于技术的电机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精进电动CEO余平在内的多位电机企业高层感叹道,特别是商用车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竞争者众多,价格战已经逐步趋于“白热化”,其电机的价格也已经下降至2016年的40%以下了。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用电机市场参与企业多达200多家,车企、新进入者、第三方电机企业、外国电机品牌等群雄逐鹿,为赢得市场,采取降价销售的不在少数。
此外,业内人士透露,大陆、法雷奥等跨国巨头纷纷采用“低价策略”抢占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其报价较国有品牌低2000-8000元不等,进一步加剧了电机市场的低价竞争。
恶性扩张
有业内人士透露,“近几年电机企业还处于激烈抢占市场的关键时期,不少企业一味追求业绩,想办法接订单与抢占市场占有率,不惜忽视客户的回款质量,从而陷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应收账款高企等危机。”
与此同时,还有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前两年电机行业处于加速扩产的状态,不少电机企业还大肆地进行产能扩张,而忽视了自身优势的培育,导致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
尽管电机市场已经开始了洗牌,上半年也已有多家电机企业退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根据高工电动车网了解,下半年还将有不少社会资本要加码入局该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动项目。
近200家企业抢占三成市场份额
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用电机装机量达到40.52万套,其中比亚迪、北汽、联合汽车电子、巨一动力、精进电动、江铃、英搏尔、华域汽车、上海电驱动、方正电机等装机量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其出货量占据了71.53%的市场份额。
这就意味着,剩余的不到三成市场份额由近200多家车企参与角逐,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在乘用车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选用外国电机品牌,从工信部今年发布的新产品公告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了博格华纳、大陆、西门子、博世等外资电机品牌。
同时,目前车企自主供应电机产品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独立第三方电机供应商占据的市场份额或进一步压缩。
产品同质化严重
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电机企业均为中小企业,且大部分沿用传统的制造工艺,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导致产品同质化、单一化较为严重。
“电机产品同质化严重,也使得不少电机企业面临订单不足而倒闭、产品质量差被质疑等风险。”有业内人士补充说道。
而由于我国电机及电控在技术、制造设备等方面的落后,导致我国电机转矩密度、功率密度等技术指标,以及电机产品可靠性、一致性等性能指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中,力信电气总工程师罗建就曾表示,与国外电机产品相比,国产电机的最高转速、功率密度等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较为频繁,目前市场上的电机产品生命周期还太短,且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大部分电机企业的产品盈利较为困难,使得许多电机企业不敢轻易谈产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