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塔菲尔黄永辉:后补贴时代电池企业战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8-09-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前,国内动力电池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的局面,高端产能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日韩电池企业又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开始重返中国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补贴退出后,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的近身肉搏战将迅速拉开。然而面临外敌环伺的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却还面临着系列产业难题。在此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如何应战?

9月20日,在高工产研和中信证券联合主办的“新能源汽车投资策略会”上,塔菲尔新能源Pack事业部总经理黄永辉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塔菲尔新能源Pack事业部总经理黄永辉

黄永辉表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存在四大问题:过于追求高补贴而致安全隐患、企业工程制造能力稍落后、规格尺寸多不利于智能制造的发展、缺少对核心技术专利的掌控。

针对于此,他也从企业、行业、政府三方面阐述了后补贴时代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如何突破日韩企业冲击的几点思考。

具体来看,黄永辉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现存问题有:

1.企业过于追求高补贴而致安全隐患

国家补贴政策意图通过引导提升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的能量密度来带动产业的技术水平进步,但是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单一的能量密度指标的提升,而忽视了产品性能综合全面发展,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保障。

2.企业工程制造能力稍落后

现在动力电池之争是中、日、韩之争,而中日韩各有特色,虽然使用的化学体系以及材料等大同小异,但是由于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差距,产品的合格率及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汽车工业要求核心零部件企业的CPK值为1.67,而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大部分都在1.5以下。CPK值反应的是电池的品质,直接影响的是电池的成本和安全。

3.规格尺寸多不利于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34013-2017中共有145款单体产品尺寸,加上公差允许,标准中涵盖的尺寸范围更广。所以当前阶段,我国动力电池产品规格尺寸过多且难统一已是共识,这给未来的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尤其是给装备供应企业增加了研发难度。

4.缺少对核心技术专利的掌控

从磷酸铁锂材料到三元材料,核心技术专利均掌握在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及企业的手中,我国此类电池材料的生产销售上常受掣肘,需要支付高昂的授权使用费用,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新能源汽车日益发展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时候,作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如果缺失核心技术将会严重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那么,认清自身现存问题情况下,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如何突破后补贴时代日韩企业的防线?黄永辉表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企业要强化自身。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现在刚刚从过去的半自动化开始向自动化转变,但离智能制造还有非常大的距离。未来也只有真正实现了智能制造,真正实现了数字化工厂,真正提升了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才能把衡量制造业水平的CPK值做到传统汽车工业对核心零部件要求的1.67。

2、充分发挥锂电生命周期价值。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利用来降低成本。车用动力电池只使用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中前20%最精华部分,而其他部分并没有完美利用的解决方案。

目前整个动力电池成本由前20%的部分在承担,如果有比较合理的回收利用模式来分担动力电池的成本,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在设计模组过程中去考虑电池的梯次利用,当动力电池完成了其作为汽车应用的使命后,不需要对电池进行拆解和重新串并联,而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的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