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一年一度,思想盛会。9月1日,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产业开启新征程”为主题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召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正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凯所介绍,论坛通过中日产业对话、泰达聚焦、泰达视点、开幕大会、高峰研讨等15场专题会议,围绕产业政策开创汽车产业新格局、深化改革与加深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智能汽车发展路径及其对产业变革的引领、多变的商业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中外企业共同关注的改革与发展话题,汇聚重量级演讲嘉宾展开深度研讨,必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百年汽车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上至居于庙堂的政府管理部门、下至在市场中奋力厮杀的汽车企业,无不思考在中国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背景下,如何抓住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由大变强。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发展制高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正在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加快融合。”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开门见山,“这正是全球产业变革的一个方向,什么方向?就是智能化的方向。”
“当前的大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制造业的智能化是大势中最主要的方向。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年勇表示,我国迫切需要从战略高度对智能汽车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谋划,发挥多方力量抢抓自主品牌汽车的重大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应主动适应这种全球的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潮流,积极谋划智能汽车的顶层设计。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也着重提到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性。在肯定我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他总结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在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协同推进不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基础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急需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他指出,下一步,工信部将充分发挥部门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统筹创新,在多个方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将鼓励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对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导致相关准入事项不能满足或不适用于现行标准法规技术规范的,可以经过评估豁免,为智能网联汽车等创新产品进入公告做好铺垫工作。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制高点,除了国家的强力推进,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已经将电动化、网联化作为“十三五”的重要突破方向,正在着力构建和扩大智能网联“朋友圈”;东风汽车提出了“智慧东风”的概念,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安铁成说,在智能化上,东风无人驾驶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达到了L3和L4的水平。
■新能源汽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相比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先行一步,我国也取得了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本届论坛,与会代表们更愿意多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推动产业更加理性健康发展。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续超前在发言中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比较分散,产品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明星车型和国际高端品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世界领先,但只占产销总量3%的新能源汽车却分散在了200多家汽车企业中;即使已经进入全球十佳的企业,车型规模效益也不高,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溢价能力也不强;我国动力电池由100多家电池企业提供,电驱动系统企业数量也很多,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的竞争力较弱。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直言,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然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产业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四个不足。”宋秋玲表示。
在三大风险中,宋秋玲第一个指出的就是结构性产能明显过剩。她说,目前行业存在高端产能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过热苗头,一些低水平企业采取低质低价竞争方式扰乱市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另两个风险分别是面临传统燃油车和国外新能源汽车两方面缺乏竞争力的风险,和资源环境制约风险。
技术创新不足被放在四个不足的首位,宋秋玲说,动力电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技术突破,一些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全面落后,同时产品质量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市场机制不足,长期执行补贴政策,使不少企业患上了政策依赖症,导致企业创新激励不足,对市场重视不够,不能紧跟消费者需求,研发生产高端产品;基础设施不足,充电难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监督监管不足,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风险增大,地方保护仍层出不穷。
“财政部仍然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我们将继续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集中精力、集中财力支持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促进优质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供给侧改革。”宋秋玲表示。
■关税降低、股比放开倒逼提质增效
关税降低、股比放开是中国汽车产业进入2018年以后的新变化,也是整个产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国于2018年7月1日起降低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冯晋平介绍,这次降税范围之广、幅度之大,是我国汽车产品自2006年7月1日完成入市降税承诺以后所没有的。降税以后,我国汽车整车的平均税率是13.8%,处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国内产业仍然具有适度的保护作用。
冯晋平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降低整车进口关税可能对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带来竞争压力,特别是对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自主品牌汽车,和处于起步加速期的新能源汽车;但是从行业整体来看,我国汽车产业包括上下游配套体系较为完备,具备了一定的应对国际竞争的适应能力;同时,降税将加速优胜劣汰,可能倒逼我国汽车产业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因此从长期看,降税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挑战,中国汽车企业也给出了自己的态度。“无论是扩大开放带来的竞争加剧,或是科技革命催生的新生产业链,都要求中国汽车产业必须从技术层面,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倾斜,强化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的制造企业、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创业公司,都将成为技术突破的创新主体。”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如是说。
“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更加开放的市场的同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合资合作重新面临洗牌,品牌向上动力会进一步加大,甚至可能颠覆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直言不讳,“如何走出危机四伏的丛林?竞争是产业回归理性的正确之道。惟有背水一战,方能绝处逢生,方能有更开放的中国市场,成就强大的中国品牌。”
朱华荣在论坛上特别发出了加强合作的呼声:“中国汽车目前就单一品牌而言,既不大更不强。面对新时代新变革,中国品牌的强大需要我辈汽车人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呼吁中国品牌间加强合作,加强协同,携手共进。只有抢抓时代先机,变革突破,强强联合,才能成就更强大的中国品牌,走出一条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