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军事能源地位重要作用凸显

作者:沈培新 来源:远望智库 发布时间:2018-10-11 浏览:

军事能源地位重要作用凸显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沈培新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能源发展史、战争演变史。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把新能源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突破口,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美国发布《全面能源战略》,将“科学与能源”作为第一战略主题,提出打造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美军《2016作战能源战略》提出,发展新型军事能源技术,变革战场能源保障模式。欧盟制定的《2050能源技术路线图》,把智能电网、核聚变等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日本出台的《面向2030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提出,加快发展核能和新储能技术。

习近平主席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战略决策,强调“军事能源问题关系重大,要认真研究,确保军事能源保障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加快构建现代军事能源体系”,确定把“新能源”作为军民融合发展6大新兴重点领域之一。中央印发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专门对“新能源领域统筹建设”作出了部署要求。这标志着我军军事能源迈入统筹建设、多元发展的里程碑和新时代。

军事能源是能源革命的先行领域

回顾世界能源发展史,军事领域往往是能源革命的“试验田”和“助推剂”。火药用于枪炮弹药推进动力,实现武器装备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跨越,助推了能源革命进程。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出现,改变了海战场、陆战场的战争样式,推动了能源革命的加速发展。石油在飞机、舰艇、坦克等武器装备的大量应用,推动战争进入机械化时期,促进了世界工业革命大发展。核裂变技术率先用于武器装备,使之成为世界大国博弈的重要威慑手段,同时开启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新时代。高效能推进剂、高性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用于火箭、卫星,实现了人类飞天梦想。历史表明,每一次能源及其相关技术革命,大多在军事领域先行先试,带动和促进了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

军事能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军事能源作为国家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安全大局。世界主要国家普遍把能源特别是军事能源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予以高度重视。

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美国为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长期把中东作为战略重心,成功开发页岩气后,已成为世界头号天然气生产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自称100年内“无后顾之忧”,为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创造了条件。

成为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日本搞所谓打通“南方路径”活动,搭建“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在中东推行“石油共同储备”,与非洲国家搞“资源开发合作”,企图把产业合作与能源获取捆绑在一起,谋求“以商稳油”、“以油促政”。

成为外交关系的焦点热点。我国同俄罗斯油气进口谈判,历时10余年进展缓慢。乌克兰事件后,党中央、习主席抓住战略机遇,英明果断决策,迅速达成协议,进一步密切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为军事遏制的战略手段。美国在63个国家建立了700多个军事基地,掌控全世界最重要的16条海上战略通道,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扼制全球能源“咽喉”,达成称霸世界图谋。

军事能源是现代战争的制胜之基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就是打“能源战”。能源成为现代战争的“命脉”、“血液”和“武器”,是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具有巨大的威慑力。能源是敌对双方较量和威慑的重要手段。伊朗与美国长期对抗中,经常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中东石油通道相要挟,对美形成威慑,使其不得不有所顾忌。科索沃战争初期,南联盟态度非常强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摧毁其57%的能源设施后,极大削弱了南联盟战斗意志,不到3个月就达成战争目的。

具有关键的保障力。现代战争,油料占作战物资消耗总量的70%以上,没有油料保障,机械化装备将寸步难行。英军在马岛战争中依托1.3万公里的补给线,供应油料60万吨,占物资消耗总量的75%,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具有重要的战斗力。以能源高效转换为基础的新概念武器的发展应用,使能源与武器装备的耦合程度越来越紧密,成为直接打击毁伤敌方目标的重要手段。俄军现有的激光武器,具备有效干扰数百公里轨道上卫星的能力。

军事能源是新军事革命的动力引擎

新能源和互联网紧密融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征,也是新一轮军事革命的战略基点和内在动力。

加快作战方式创新。发达国家广泛应用新能源发展建设新一代装备,正在加速推进作战样式向远程快速精确打击、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向发展,战场空间空前拓展,作战进程明显加快。

催生新型作战力量。随着军事能源种类、效能、技术等创新发展,相应的武器装备和新型军事力量应运而生,成为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有了核能才有核动力航母,有了高效推进剂才能促进军事航天力量建设。

推动武器装备发展。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推动了一批新概念、高精尖武器装备从研发走向应用。美军高超音速飞行器、电磁轨道炮等新式武器群的涌现,得益于其作战能源战略实施和能源核心关键技术支撑。

促进体制编制变革。美军在能源建设上优先变革体制机制,设立国防作战能源委员会、国防能源局等机构,构建集决策、管理、供应于一体的“大能源”管理体制,推动了军事能源的转型发展。

军事能源是军民融合的有效抓手

军事能源深深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具有很强的军地兼容性,是军民融合最直接、最密切、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通用性强。国家投资、军队管理的格拉管线,每年向西藏输送油料××万吨,既是部队油料供应的“保障线”,又是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引领性大。军事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能够对民用能源建设起到积极拉动作用。20世纪60年代,军用喷气燃料的研发应用,带动和推进了我国民航飞机燃料的升级发展。

基础性好。军用油料从国家石油石化首端进行订购,在油料供应的源头上实现了军民融合;军队与国家战备油料互为代储,在能源保障的重要环节上实现了军地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军队油料提运基本依托地方运力,初步形成了供应链式的物流保障能力;军地之间建立了多种互供助供形式和渠道,奠定了完成多样化能源保障任务的坚实基础。

分享到:

关键字:军事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