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全球形成了3大主要电动汽车充电标准阵营。
此前,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斯巴鲁以及身处欧洲的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均采用了CHAdeMo快速充电方案。
而中国,于2011年12月22日颁布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4项国家标准。
德美车企统一充电接口的联合行动,表明全球对电动汽车相关充电技术标准的争夺博弈愈加激烈。他们携手制定未来产业游戏规则的意图,毕露无于。
在新的游戏规则之下,与标准一致的企业将受益匪浅,而与标准不一致的企业则将望市兴叹。
德美车企这次携手,几乎相当于在划分势力范围,强化自己的地位。因为,采用统一的标准研发电动汽车,能消除进入相关市场的障碍,共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大蛋糕。
在车企统一充电接口之后,研发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都将大幅减少。而与此同时,充电设备的可靠性增强,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的便利性均得到了提升,有助于同类标准的电动汽车产品进一步推广。
而在技术壁垒之下,其他的竞争者难以分食相关市场,进入的难度增加。
在跨国车企不断统一充电接口标准并据此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的背景下,我国应切实加快推进各地电动汽车标准的统一。
曾几何时,加快制定和统一电动汽车标准并力争成为国际领先的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长期以来各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配套领域各自为战的现象严重,充电接口不能统一,严重困扰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采用各自的充电接口、标准,反过来又使得充电站建设单位——国家电网等在各地建设非统一标准的充电站。诸如北京航天桥电动汽车充电站的7孔充电接口、山西太原市营西供电分公司的3孔充电接口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耗费财力、人力、物力的不利局面,2010年1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公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三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试图为和能源企业在电动汽车充电标准方面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画上句号。
去年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发布了2011年第21号公告,批准发布GB/T20234.1-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并规定于今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标准趋向统一 电动汽车产业才有望快马加鞭。
不久前,我国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将超过500万辆。
雄心勃勃的规划在规模和气势上,均占了上风。如果能够实现,必将增加中国标准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