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我国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落后局面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2-05-10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然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核心技术研发面临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尴尬。
 
  专家就此建议,必须打破企业间的研发界限,以大型企业为依托,组建科研攻坚队伍,努力研发核心技术。
 
  动力电池核心部件仍依赖大量进口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要靠进口。”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日前表示。
 
  张小虞介绍说,当前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体,而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部分,其中电池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在这些方面我国都处于研发中,还没有到产业化的阶段。很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正极和电池隔膜80%以上都需要进口。
 
  对于80%这个数据,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认可。东风汽车新能源办公室主任吴泽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80%的数字有所夸张,根据我的了解,大约在30%左右。我们国家目前在电动车领域的理论研究水平已经达到或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硬件设施跟不上。设计出相同的零部件,我们无法生产,只能依靠进口,这是很难一下子解决的。”
 
  “实际上,国内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进口量没有达到80%,而电池隔膜的进口量则超过了80%。”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光是电机、电池所需部分部件、材料需进口,同时控制器基础硬件、芯片、高速CAN网关和信号处理放大部件等也依赖进口;电动附件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并且成本高,同样依赖进口。
 
  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特别是几个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科研人员有时候有自欺欺人的心理,觉得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不比别人差,甚至还好一点。但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人家的。
 
  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迫在眉睫
 
  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的高进口率,给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敲响了警钟。而在高进口率的背后,则是我国核心研发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不容忽视的差距。
 
  在李胜茂看来,产生核心部件高进口率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国内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因为制造动力电池关键组件对相关设备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国内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线都还不能做到全自动化高精度生产。目前国内企业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隔膜生产上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质量的同一性较差,批量生产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先进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分享到:

关键字:我国 动力电池 核心技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