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混动凯美瑞电池 成熟技术放心无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经过了一番咨询与对比,想要购买混合动力车型以避过“摇号难、竞拍贵”困局的谢先生,将目光锁定了广汽丰田的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据广汽丰田销售店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车型今年仅在广州地区就售出超过1000辆,8月份更是卖出了300多辆。最重要的是,上网浏览了一些论坛,发现尊瑞车主几乎是一边倒地“赞颂”爱车,可见用车体验非常好。

但谢先生的家人对混合动力技术不是非常了解,也提出了不少疑问,主要是针对电池方面的。广汽丰田销售店的工作人员为谢先生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混动凯美瑞的电池寿命多久?厂家会提供多大程度的保修?电池是否需要更换?如何更换电池以及更换成本多少?

正常状态下,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电池与整车寿命相同,不需更换。

尊瑞车内有多种降温设备可调节温度,防止电池受损。高温是电池寿命的一大“杀手”,而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内设有一个风扇,能够自动进风,并通过几段温差来调节风速。当温度超过界限时,风扇会进行自动调节。车内后排座椅旁也有进风口,可引入室内空调风进行循环降温。加上电池本身有专用的冷却设备,可防止电池温度达到极限而受损。此外,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电池是在电量20%和80%之间的状态下进行随时充电的,即当电池电量降到近20%时,系统将停止要求电池放电,而当电量到达80%时,系统也会停止对电池进行充电,使电量保持在20%-80%。这种“浅放电、多循环”是尊瑞电池长寿命的秘诀。

一直以来,广汽丰田对混合动力电池制定了5年或20万公里的保修政策,在此基础上,广汽丰田还在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正式上市后针对混合动力电池推出 “8年或20万公里免费维护”服务活动。即油电混合双擎动力电池在享受完5年或20万公里保修期之后,但从交车日期算起仍然没有超过8年或20万公里期限的,此期间电池如若发生由制造或材料品质引发的问题,广汽丰田将进行免费维护或更换。

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怎么充电?在行驶中,如果电量不足,是否会影响正常行驶?

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与一般汽油版的车辆使用上基本相同,不需要特定的充电程序。

在不同情况下,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发动机和电动机不同程度地彼此配合。在启动或者低速低负荷行驶时,可仅靠电动机驱动;普通时速行驶时,电子系统将根据行驶的状况,或仅凭电动机驱动,或依靠电动机和发动机共同驱动,在此过程中,发动机同时通过发电机向电池充电;在加速时,发动机、电动机同时驱动,达到最大的功率,实现动力最大化;在减速、下坡时,发电机可将剩余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贮存在电池中,实现最佳的节油性能。因此,车主只要像汽油版汽车那样正常使用即可,不需要特定的充电程序。行驶中电量不足时,混合动力系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来驱动车辆行驶,无缝衔接,完全不影响行车安全。

混动凯美瑞的电池充满电要多少时间,等于可以行使多久?

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不需要特定的充电程序。

如果是单靠EV电动模式行驶,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可行驶2.5-3公里。并且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电池不需要刻意去充电,在行驶中混合动力系统会自动调节电池的充放电。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混合动力系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来驱动车辆行驶,无缝衔接,不影响行车安全。

混动凯美瑞的电池安全性如何,在入水和被撞击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车辆安全?车辆高速行驶后,是否会影响电池寿命?

三重安全措施防止电池引发触电危险,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技术经得起全球考验。

广汽丰田对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电池作出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例如:电池电压已经作了提升,且电池的正负极并没有直接接驳到车身上,即使电池进水,也保证了高压回路的两极与车体绝缘;其次,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身马上就会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第一时间切断高压电池电源,就像一般家庭电路设有电压保护,在负载的情况下会跳闸一样;另外,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的油电混合双擎动力系统中也设有漏电检测器,车内的高压线上还增设橙色标签,加强提示作用。

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使用与普通汽油车无异,高速行驶时也无需担心电池问题。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如今的电池外形重量都变得轻巧、安全可靠性也得到很大提升。丰田拥有全球最领先、最成熟的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技术,从1997年就开始推出第一款油电混合双擎动力车型,迄今为止全球销量已超过570万辆。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承托丰田先进的技术背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更有保障。

相关链接:

谢先生购入混合动力凯美瑞·尊瑞已有两个月时间,使用过程一切顺利,平均油耗为5.1L/百公里。谢先生说:“我非常期待接下来和尊瑞一起度过的日子,相信会是既省心省力、又十分精彩的。”

分享到:

关键字:混动 凯美瑞 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