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日产新技术,可直接观察锂离子电池的电子运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日技术产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4-03-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日产汽车与日产ARC于2014年3月13日宣布,开发出了一种分析方法,可直接观察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时正极材料中的电子运动作并定量化。采用此方法,“使得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开发成为可能,从而有助于延长纯电动汽车(EV)的续航距离”

 

要开发容量高、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必须在电极活性物质中尽量多储存锂,进行可产生大量电子的材料设计。为此,掌握电池中的电子运动十分重要,而以前的分析技术无法直接观察电子的运动。因此,无法定量识别电极活性物质(锰(Mn)、钴(Co)、镍(Ni)、氧(O)等)中什么元素可在多大程度上释放了电子。

 

此次开发的分析方法,使得长期存在的课题——探明充放电时电流的起源并定量把握,“全球首次”获得了解决(日产汽车)。由此,可准确掌握电池内部发生的现象,尤其是正极材料含有的活性物质的运动状况。此次的成果是由日产ARC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府立大学共同开发的。

 

还使用了“地球模拟器”

 

此次开发的分析方法,同时运用了使用“L吸收端”的“X射线吸收分光法”和使用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的“第一原理计算法”。尽管以前也有人采用X射线吸收分光法实施过锂离子电池分析,但使用“K吸收端”为主流。配置在距离原子核最近的K壳层的电子被束缚在原子内,因此电子并没有直接参与充放电。

 

此次的分析方法因采用了利用L吸收端的X吸收分光法,可以直接观察参与电池反应的电子流动。并且,通过与使用地球模拟器的第一原理计算法相结合,以高精度获得了以前只能间接推断的电子移动量。

 

日产ARC将此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锂过剩型正极材料。结果发现,(1)在高电位状态下,属于氧的电子有益于充电反应;(2)在放电时,属于锰的电子有益于放电反应。

 

分享到: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