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争议中前行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4-1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开启,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了“又一春”。11月13~15日,700多位业内人士齐聚2014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简称“ABEC2014,锂电‘达沃斯’”),共探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助推电池“井喷”

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坚信,电动汽车市场会是今后几年锂电池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真理研究网首席研究员墨柯表示:“201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排行榜前9强依次是三星SDI、松下、LG化学、索尼、天津力神、AESC(日产与NEC的合资企业)、比克、ATL、比亚迪,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为88.82%。虽然2013年的前9强依然是这些企业,但这些企业的锂电池出货总量与2012年基本相当,市场份额也因此快速下降到了74.57%。”墨柯认为,锂电池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给更多中小企业带来发展良机,也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行业集中度有提高的趋势。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持续攀升,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锂电池的产量占国内主要电池企业锂电池产量的34.4%,位居榜首。不过,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表示:“锂电池行业的竞争很激烈,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很快,一旦得到一家整车企业的订单,就会对整个竞争格局产生很大影响。”吴辉认为,今年下半年,国内主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格局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产能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攀升,动力电池产能不足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绊脚石”。比亚迪就多次表示受制于电池产能不足,比亚迪“秦”积压了大量订单,不能及时交付。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领域出现投资热,新进入的企业因技术、产品未能打开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现象。“我们通常所说的产能不足主要是指电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一些动力电池厂家准备不足,造成了所谓的电芯产能不足。同时,也存在厂家宣布的产能与企业实际达到的产能不符的现象。”吴辉分析说,“但是,一些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因为产品还未能获得车企和市场的认可,也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于清教表示,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关系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认为,电池价格每下降10%,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约20%~30%。2012年电池价格下降44.17%,电动汽车销量增长90.59%;2013年电池价格下降26.42%,电动汽车销量增长74%。“今明两年,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主要性能指标方面可能不会有明显提高,电动汽车销量增长的动力会略有不足。”于清教说。

■技术路线之争还将继续

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存在技术路线之争一样,车用动力电池领域也存在很大争议,各厂家的技术路线并不一致。

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蒋小娟介绍了比克18650三元动力电池,代表了厂家普遍关注的三元锂电池。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表露了对三元锂电池安全性的担忧,认为它的安全性没那么好,一旦着火事件多了对产业将是致命打击。

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则认为,动力锂电池的走向现在还不明确。“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过去几年我们普遍采用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不高、使用寿命不长、衰减速度快、安全性不高的弊端正在逐步显现。因此,三元材料、富锰正极材料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在锰基基础上的复合材料电池。”

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也表示:“围绕锂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一直在不断升级,七、八年前国内95%的企业都在做磷酸铁锂电池,但随着国家政策鼓励方向的变化和日韩等国的‘不感冒’,国内企业也开始向锰系、三元材料电池转变,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选择。”

墨柯预计,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电池问题,将会在2017年前后得到很大程度解决。“届时,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提升50%,同时价格基本稳定。”墨柯说。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