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痛并快乐着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15-01-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对于新能源车中的插电混动和电动车来说,要通过市场认证和认可,电池起到关键核心作用。如何提高其性能的问题,不仅抛给研发人员,同时也在拷问着采购人员。不仅如此,后者还多了一道附加题,即成本压力。

“我们痛并快乐着!”上海捷新电池系统有限公司采购部总监郭军华先生接受盖世采访时这样说道,“所谓快乐,是指之前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然2014年年底国家又出了新政策,将补贴延续到了2020年,这对新能源行业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而痛指的是,客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短时间内提高供应商产能。此外,新能源的零件成本较高,如何降低关键零件成本尤其是电池,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亦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据悉,捷新是由上汽及美国A123系统公司(后被万向收购)于2009年底合资建立,上汽是股东也是其最大客户,不过捷新却非是上汽的唯一电池供应商,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予其更多的压力也赋予其更强的动力。而合资关系当中,万向则是捷新的主要供应商。

郭军华透露,从原材料供应商数量来说,捷新90%以上都是本地供应商,“上汽本身是一个本土企业,因此我们选择时更倾向于本土供应商,致力于把电机、电池、电控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万向收购A123后,目前亦正在努力把电池中的核心部件实现国产化。

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郭军华告知记者,此方面捷新借鉴了上汽和万向体系。“作为采购,我们的理念是和供应商共同努力,实现双赢。不断通过成本、工艺的优化来降低成本,而非通过减配的方式来实现,我们专业的术语叫做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VAVE)。”

除成本外,谈及考核供应商的主要标准时,郭军华说:“质量和能力是我们考核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电池,需要充分保证其安全性。上汽和万向对质量尤为重视,今年捷新将对相关团队进行扩建,以提升实力。”

据郭军华介绍,去年捷新电池产能约4000,今年规划1万以上,预计2018年产能将达到5-6万。对其来说,2015年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他告知记者自己最大的信心除了强大的公司后盾外,更有一支自己特别信赖的团队,相信所承担的任务不仅能完成或还会超额完成。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电池供应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