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动力电池企业年报飘红 制造力需提升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15-04-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比亚迪、杉杉股份、科力远、多氟多等14家电池企业2014年报陆续发布。杉杉股份等9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比亚迪、多氟多、南都电源3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仅有两家企业2014年处于亏损状态。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兴才认为,国家鼓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但要防止恶性的重复建设。从2014年下半年,我国的动力电池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伊始,动力电池行业形势一片大好,拉动了对电池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情。

核心动力电池有望快速放量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同比处于倍增状态。动力电池不仅构成了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也成为需求最为旺盛的领域。

国泰君安证券预计,新能源车2015年至2016年销量分别达18万辆和30万    辆,同比增长140%和67%。核心零部件动力锂电池快速放量,2014年至2016年需求复合增速达131%,市场规模达144亿元、256亿元和396亿元。由于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远高于企业预期,动力电池企业未及时扩产,新增产能将集中于2016年释放。2014年至2015年将是一线动力电池厂商产能供不应求的黄金时期,至少到2016年,供需格局才能逐渐趋于平衡。

天鹰资本高管表示:“锂电池行业伴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有大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很多基金早就开始布局。然而,国内厂商在成本、技术、专利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国内电动车市场何时才能产生爆发式增长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拷问着投资人。”据专家分析,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集中在市场推广领域,相关政策都已发布或已形成意向,并会逐步落实形成政策体系。接下来该突破的应是技术层面,政府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进行扶持,重点会在动力电池领域。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表示,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症结,国家应多拿出资金鼓励这些电池制造企业去进行科技研发。

安全性等指标亟待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虽然让业内和生产企业都感到欣喜,但国内生产企业在动力电池制造上的短板也确实让人隐隐感到担忧。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不少,但真正能用在电动车上的却屈指可数。有数据显示,目前车用动力电池有60%~70%来自于外资企业。”中国电池网总编杨朴宇说。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在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这是新能源汽车界的业内共识,反映在产品方面,即为电池成本相对较高,且使用寿命较短,安全性能较差。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于年初表示,我国单体动力电池性能虽然有了    显著进步,但在成组技术、系统集成方面依然处于落后局面。他担心,2015年动力电池或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制约因素。

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比等指标亟待提升。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缪文泉表示,从评价角度来说,理想的动力电池需要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长寿命,免维护,不消耗战略资源等,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话,燃油汽车就很难生存。当然,现在可能锂电池还是在基础阶段,一些新型的电池要么是生产工艺有问题,要么是安全性有问题,因此,大规模推广还需考虑生产工艺、原材料等等问题。

对此,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卢世刚表示,首先应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应设立新一代动力电池创新专项,集中研发和投入,突破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和新电池。其次,加强工程能力创新的建设。建设新一代动力电池新材料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研究能力,衔接基础研究、工程开发和产品开发。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