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如何“智造”更加安全的动力电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5-05-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给动力电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席卷之下,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做好了扩充产能的应对准备。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电动大巴自燃大火,让业内重新开始思考锂电池安全的重要性。

4月28日下午,“锂电池产业链重构与优化研讨会”在深圳比亚迪六角大楼会议室召开,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比亚迪(002594.SZ)承办了这次华南巡回深圳站动力电池专场的研讨会。

作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和电动汽车销量最多的自主汽车品牌,比亚迪成为中国集电池和整车制造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

在2014年政策利好和市场驱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迎来了初步的爆发。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销量突破14000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这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动力电池的供不应求。

2014年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达到了4GWh,依然难以满足订单的需求。而根据比亚迪计划安排,到2015年底,预计将达约10GWh;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34GWh。这几乎等同于特斯拉Gigafactory的35GWh产能预期(可供约50万辆电动汽车)。

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在研讨会上指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前大迈步前进的时候,浮躁、急于求快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近日发生的深圳湾电动大巴自燃事件则重新把电动汽车安全的问题提到了应有的重视的高度,这对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别人出事了,一味的指责和看笑话的心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张小飞认为,这次自燃事件,需要负责任的找出并分析自燃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结症所在,而业内的锂电企业则需要从自身思考,如何能从自身的产品上着手,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产业链之间有哪些需要共同攻克的难关。

比亚迪CTO刘卫平则从比亚迪动力电池制造的角度出发,谈到了如何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在刘卫平看来,从电池材料的选择、电芯的制造、PACK、BMS的设计都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体系。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在出厂前必须经过除了常规的跌落、碰撞、穿刺、高温等多项测试以外,还需要经过各种条件下的火烧实验,火烧之后不发生爆炸的电池才符合出厂要求。”刘卫平坦言,就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公司已经把安全问题当成是公司的生命线,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纰漏。

设计性能良好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冷却和加热系统。高压的安全设计也同样重要,包括主动安全防护、电压电流、问题异常的检测、碰撞信号、漏电信号等。

同样,倍率特性是评估动力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倍率性能可以满足快充的要求以及大倍率输出的要求。

据比亚迪CTO刘卫平介绍,在5年多的持续测试下,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倍率特性、安全性能、温度特性、循环寿命等各方面都维持了较高的水平。

研讨会上,参与本次巡回的锂电池材料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也从自身的角度谈到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时代高科销售总监马关松从真空干燥工艺的角度谈到了如何提高动力电池的一致性,上海恩远的董事长严志雄则从铝箔的角度提到了对电芯性能的改良,与会中超过30家企业的代表纷纷谈到了自身在提升电池性能和确保安全性上做出的努力。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