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莞企烧钱动力锂电池 不达标企业面临兼并重组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东莞时间网 发布时间:2015-09-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以来,锂电池已经从产能过剩的困境中走出,市场供大于需的局面逐渐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日前,工信部制定并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此刺激锂电池行业的产能释放,并借此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析指出,在锂电池行业受益于市场和政策双重利好下,《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锂电池行业的生产标准,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迎来锂电池行业的兼并重组潮。

拉动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锂电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我国锂电池市场行业规模平均增长率达28%。其中,2013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为596亿元,同比增长23.40%;2014年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40亿元,同比增长24.16%。

2015年,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锂电池的需求更是迅猛增长。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95530辆,销售量达89549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拉动动力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超过1300万千瓦时,增速超100%。

在市场向好的同时,政策利好也持续加码,助力锂电池行业发展。今年1月,财政部、国税总局下发的《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规定,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而锂电池免征消费税。4月2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要求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

东莞迈科科技总工程师张新和认为,工信部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又是锂电池行业的一个利好消息,这个规范旨在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今年下半年新能源电池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此次工信部发布《规范条件》,目的不仅是要推动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对行业进行规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要求电池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但另一方面,《规范条件》对锂电池关键材料年产能要求,比以往的政策有所提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产业规模化生产,预计在该标准下,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兼并重组,行业迎来洗牌潮。

张新和分析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制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锂电池行业的生产标准,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进而推动锂电池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收益后,也将在此后的锂电池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延伸阅读

莞企“烧钱”动力锂电池

近几年来,东莞锂电池行业投资也在持续升温,此前,美国电池巨头ABAT集团、深圳美拜科技等一批锂电池企业相继进驻东莞,加上原有的杉杉电池、迈科新能源、新能源科技等锂电池企业,东莞锂电池的产业集群效应正日益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东莞的锂电池企业多瞄准消费电子领域,近两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频出,东莞的锂电池企业开始加码动力锂电池,例如迈科科技等。

张新和向东莞日报记者介绍,迈科科技目前是“两条腿”走路,但还是以消费电子型锂电池为主,动力锂电池还处于投入阶段,在未来,随着东莞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加速,迈科的动力锂电池业务也有望实现突破。

不过,从工信部刚刚发布的《规范条件》来看,政府层面并不希望企业一窝蜂地发展汽车动力锂电池,因为目前这个市场还未爆发,因此通过制定产能条件,期望遏制动力锂电池的无序扩张,为储能和消费型锂离子电池消费需求保留发展空间。

原标题:莞企烧钱动力锂电池 不达标企业面临兼并重组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