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江森自控全球瘦身 中国仍扩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5-10-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江森自控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为了推进成本节约计划,未来两年内至多将裁员3000人,预计每年将节省2.5亿美元成本。据悉,裁员将涉及所有业务部门,而且不局限在一个地区。江森自控大裁员,被视作剥离汽车业务的进一步举动,未来该公司将把重点放在建筑设施效益和能源动力业务。尽管江森自控正在酝酿大裁员,不过其在中国市场仍然延续扩张的步伐,特别是在汽车电池业务方面。近日,江森自控与北汽集团旗下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汽车电池合资公司。

■削减成本、提高利润

目前,江森自控在全球共拥有13万名员工,未来两年裁员3000名,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2.5%。早在今年7月,江森自控就宣布,到2016年将其价值220亿美元的汽车内饰业务剥离,并表示该公司已启动成本削减计划。江森自控近日表示,将继续通过江森自控操作系统(JCOS)来提高生产率,JCOS系统具有标准化、简单化和减少浪费等特征,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三财季,江森自控汽车座椅和内饰销量同比下降6%。其中,汽车座椅的营业利润率为6.5%,汽车内饰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为5.8%。上财年,江森自控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销量占据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

江森自控之所以要剥离汽车业务,是为了避开汽车行业的周期性起伏和巨额投资需求。自2013年上任以来,江森自控CEO莫里纳罗利一直在寻求减少对汽车业务的依赖,扩展建筑设施效益和能源动力业务。针对此次裁员,莫里纳罗利表示,“随着我们不断适应公司业务组合的日益变化,公司内部出现显著的机会,让我们削减成本、简化流程以及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现阶段,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致力于让江森自控的成本结构更具竞争力,推动公司继续向前发展。”

江森自控希望未来能集中发展利润较高的业务,此外,莫里纳罗利一直想提升江森自控的股票市值。由于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需求波动相对较大,使得主营汽车业务的江森自控相比其他工业财团在市场交易时处于劣势地位,江森自控的股票市值相比公司刚成立时缩水了16%。

■电池业务是未来重点

为了使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剥离后吸引更多投资,江森自控在未来几个月内会加大成本削减的力度,以提升利润率。“江森自控所做的事情非常正确。我相信,裁员将更多地向汽车业务开刀。”全球投资管理公司威廉布莱尔分析师海曼分析道。此前在宣布剥离汽车业务时,莫里纳罗利曾表示,江森自控未来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产品业务上,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增长,并为股东和顾客带来更大的长期价值。建筑设施效能和能源动力是江森自控近年来投资发展的重点业务。今年第三财季,江森自控建筑设施效益业务销量同比增长5%,净利润同比增长6%,利润率达到10%。能源动力业务销量虽然同比下滑2%,然而利润却同比攀升22%,利润率增长至15.9%。

未来,汽车电池业务将是江森自控发展的重点。尽管该公司计划在全球大裁员,不过其仍然继续在中国市场扩张的步伐。除了在华继续拓展座椅和内饰业务,江森自控还大力拓展中国汽车电池市场。今年8月,江森自控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在沈阳铁西区兴建一座电池工厂。“中国是我们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新工厂在我们的计划中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江森自控能源动力业务总裁乔·韦力奇表示。

■扩展中国汽车电池市场

随着全球燃油经济性指标和碳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因此,在汽车业务方面,江森自控近年来已经开始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汽车电池上来。江森自控自2005年进入中国汽车电池市场,目前已在重庆和浙江省分别投建了一座电池制造工厂,并在上海设有一座电池研发中心。

近日,江森自控宣布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旗下企业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在华共同组建汽车电池销售及生产合资公司。根据双方签订的备忘录,江森自控和海纳川将在北汽集团旗下共同为汽车制造商和服务网络提供电池产品。“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池市场。该谅解备忘录的签订,使得江森自控与北汽集团能够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了解市场发展动态、消费者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要求,江森自控的完整电池产品线能够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短期和长期的电池储能需求。”乔·韦力奇说。

分享到:

关键字:江森自控 汽车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