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谁在为"疯狂"的汽车动力电池质量把关?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15-10-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增长,本默默无闻的电池也开始被人们所关注,电池有限的产能注定跟不上市场的变化莫测的脚步。动力电池自然供应不足,整个板块在二级市场也随之备受追捧。正因如此,一些原本不涉及锂电池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转移投资进入动力电池上下游领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增量投资就600亿元,预计2015年度动力锂电池新增投资将突破千亿。与此同时,已有的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力以赴地加速扩产步伐。就在近日,国轩高科位于合肥的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式投产。据悉,这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为业界少有,也从侧面反映出生产企业争夺这一市场制高点的急迫心理。

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5万辆左右,2016年销量则可能突破40万辆。如果这一数字能达成,短时间内动力电池市场的疯狂状态还将持续。动力电池的缺口已经达到了2Gwh左右。由于怕电池短缺影响新车交付,“现在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只要有电池,就要;电池厂家只要是生产了,就用,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要数量不要质量的畸形发展就像没有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终有一天会垮掉。所以电池质量的监管因该被重视,电池质量有待提高,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

今年以来,很多自主车企向外资电池企业采购电池。问其原因,这些车企负责人普遍反映,外资电池质量比较好,成组打包后,和单体电芯在性能、充放电次数等指标上相差不多。国内电池相比在质量上有所欠缺,在本来就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好电池更显紧俏。

就国外电池生产商而言,全部动力电池的生产控制点有整整1000个。如此多的控制点对在国内企业看来近乎天文数字。中国几乎所有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均无法达到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水平,一般是几十个控制点,多的也就是上百个。因为国内电池生产过程中,一些生产工艺参数上要求没有国外同行企业高,就导致产品差异性比较大,而电池差异性大是电池最忌讳的缺点之一。我国动力电池的生产企业应掌握全部关键工艺,提高电池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提高电池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比国外电池厂,国内电池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也有待提高。中国的动力电池制造过程并不是真正的自动化,只是过程中每一步的自动化。这种半自动化生产方式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另外,我国电池企业往往是生产出成品后再检测质量,在国外已经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每 一步自动化地进行质量检测,不但能够避免无用功,也避免了物料的浪费,节约了成本。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