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成体系需破三大痛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15-12-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征求意见稿)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如何回收,一直是业内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该政策的出台或许会拉开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帷幕,可以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电池回收领域的政策出台。

不过,记者在和业内人士沟通中发现,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想要正式建立,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

电池标准需规范

“动力电池能够梯次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池的标准化问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对记者说,“为了便于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最终拆解,生产电池模块时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实现后续的梯次利用。”

在刘彦龙看来,如今退役的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繁多,型号纷杂,即使相同厂家、相同型号的电芯,如果来自不同车型,其成组方式和结构也可能有较大的区别,后续梯次利用时就会很麻烦。

事实上,电池企业也很期待电池模块标准化。中航锂电有限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杨杰表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规格确实非常多,企业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很高。“我们企业目前的目标是选择2~3款电池,实现标准化生产。电池统一的程度越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越低,这也为后期梯次利用打下基础。”杨杰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目的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再生,电池的梯次利用和拆解显然是电池回收的核心部分,为保证电池回收得以施行,相应的惩罚措施是制度得以推进的重要保障。

奖惩措施要跟进

该项政策征求意见稿要求对动力蓄电池产品实行编码制度,为后续追踪及监督企业回收情况能起巨大作用。根据征求意见稿,“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对所生产(或进口)的所有动力蓄电池产品进行编码,并建立追溯系统追踪动力蓄电池流向。”刘彦龙对记者解释说,“电池编码便于统计追踪产品的流向,检测废旧电池是否流入回收体系。”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要求,“电动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负责统计本企业回收(或委托回收)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类型、型式(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或单体蓄电池)、数量、重量、去向等信息,并在每年一季度向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的相关信息。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负责统计拆卸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类型、数量、重量、去向等信息,并在每年一季度向主管部门报告上一年度的相关信息。

刘彦龙对这一做法表示极为认同,他认为,政府部门不可能亲自查检每一块电池的去向,但可以通过企业的反馈进行抽查监督。

除了监测废旧电池的流向,还应该明确不达标企业的奖惩措施,刘彦龙建议,明确的奖惩措施会有助于督促相关企业完成回收任务,提高电池的回收利用率。

再生企业资质勿忽视

目前,电池回收企业是否都有能力处理退役电池是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东告诉记者,退役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已经远不如新电池,而且危险性也在增加,这对回收企业的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国内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企业很少。

正如王子冬所说,国内法规对电池回收企业有严格的规定,企业需要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才能从事废旧电池回收和处理工作,据了解,能够获得这一资质的企业并不多。

困倦监控系统困倦监控系统驾驶监控系统驾驶监控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低排放汽车低排放汽车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汽车智能汽车汽车服务互联网+汽车

有业内人士和记者沟通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必须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这不仅因为电池本身性能的变化,还要考虑电池处理所产生的排放问题,防范二次污染,因此,企业实力是获得回收资质重要条件之一。

可以看到,电动汽车的无污染不能仅停留在零排放这一要求,全生命周期的无污染才是产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动力电池做到了梯级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电动汽车才能真正成为绿色交通工具。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回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