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电动汽车之间的博弈 电池技术成为制胜的关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腾讯数码 发布时间:2016-04-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怎样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同时又提高汽车续航能力,这一直都是电动汽车制造商在量产中面临的两大难题,如果能把这两点成功解决,相信消费者会很乐衷于购买电动汽车,随着电池在电动汽车配件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汽车电池制造商们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电池制造商会比汽车制造商更加重要吗?

去年一月的底特律汽车展览会上,亮相了一辆2017年款的雪弗兰Bolt EV电动汽车,预计会在今年后期推出。这辆电动汽车将由韩国技术公司LG和通用公司提供电池系统,同时也提供汽车发动机,仪表盘等汽车硬件,一些由通用公司设计,一些由LG自行设计。在LG的协助下,通用汽车也可能推出自己的续航三百多公里的电动汽车。另一方面,日本松下公司也提出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卷入这场汽车配件争夺战,帮助客户特斯拉开发电池系统,除此之外,松下还和国内大连Levear电气公司合作,以促进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发展,摆脱对西方进口产品的依赖。

随着通用和特斯拉和上游技术公司结成伙伴,迅速成长的电池系统供应商引起了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CEO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的担心,他表示:“如果供应商能提供最核心的内燃电力系统,那其他汽车组件,他们还有什么不能提供的呢?把电力系统都让给其他供应商来做,这就相当于将电动汽车制造主权让给了别人。”马尔奇奥尼的话的确不假,实际上越来越来的技术公司都瞄准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比如苹果,也比如一些初创公司Dyson和Faraday Future,准备着复制特斯拉的成功发展模式。

按这个趋势,电动汽车的大门会向更多人敞开,三星公司就在韩国本土市场上推出了一款三星雷诺汽车,谁能说得清像LG和松下这样的公司,什么时候又会推出自己的汽车品牌呢?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